分析 (1)根据省力公式F=$\frac{G}{n}$求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n,从而确定动滑轮的个数;
(2)根据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法,选择合适的即可.
(3)根据F=$\frac{1}{n}$(G+G动)得,G动=nF-G可求得,再利用G=mg可求得其质量.
解答 解:
(1)根据滑轮组省力公式F=$\frac{G}{n}$可得,a、c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n=$\frac{G}{F}$=$\frac{1200N}{500N}$≈3,滑轮组至少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3个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分别如下图所示:
根据题意可知,拉力方向需向下,从上图可以看出,只能采用c图所示的滑轮组.
(2)绕线方法如图所示.
(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端的拉力F=$\frac{1}{n}$(G+G动),
所以动滑轮的重:G动=nF-G=3×450N-1200N=150N.
由G=mg可得,动滑轮的质量:m=$\frac{{G}_{动}}{g}$=$\frac{150N}{10N/kg}$=15kg.
故答案为:(1)c;(2)见上图;(3)所用动滑轮的质量是15kg.
点评 有关滑轮组的绕线问题,或是根据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或是根据绳端的拉力方向,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使用滑轮提升物体时,不仅要克服物体的重力,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以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frac{1}{n}$(G+G动).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步骤 | ①在水平地面上铺长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改变木块对木块的压力.重复上述操作;③将棉布、毛巾分别铺在木板上,再做两次实验. |
作图 | 画出第一次中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
原理 | 测出摩擦力是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 |
问题讨论 | 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摩擦力F摩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得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木块与砝码的总重力为6N时,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1.5N,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N,则木块将做加速直线运动.(填“加速”或“匀速”或“减速”) |
猜想 | 小明认为:液体压强与深度无关.小雨不同意他的观点.小雨认为:若把水滴比作小球.如图,筐中越深处的小球受到的挤压越厉害.由此猜想:液体压强也可能和深度有关.然后他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 筐中的小球 | ||||||||
现象结论 | ①保持深度不变,将探头向各个方向转动发现: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变,这说明相同深度处,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同. ②观察图乙和丙,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
方法 | 在猜想中,小雨运用的是 类比法 | |||||||||
问题讨论 |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①将重1N的小桌放在水平沙面上,用刻度尺测量小桌下陷深度. ②分别将一个、两个重0.5N的钩码放在小桌上,重复上述操作. | 设计实验表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速度(cm/s) | 1 | 2 | 3 | 4 | 5 | 6 |
电流(mA) | 2.0 | 4.0 | 5.9 | 8.1 | 10.2 | 1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下移动距离大于0.5mm | B. | 向上移动距离大于0.5mm | ||
C. | 向下移动距离小于0.5mm | D. | 向上移动距离小于0.5m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