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6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所示。
⑴此实验加热过程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烧杯中水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⑵下表是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水的温度记录,其中有一个记录错误的实验数据,请指出该错误的数据是 ,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5 | 98 | 98 |
⑶改正数据后可判定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没有有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
⑷请根据表格的正确数据在图中画出水加热直至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妈妈买了一只银手镯,为了初步判断是不是纯银制成的,小明利用首饰店的电子天平、溢水杯、大小合适的烧杯、水等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电子天平放在桌面上,调节底板水平;
B.将手镯放在电子天平的托盘上,液晶屏显示如图,则手镯的质量为_____g;
C.用电子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22.060g;
D.将手镯浸没到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烧杯收集溢出来的水;
E.用电子天平测量溢出来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4.460g。
(1)手镯的密度为____g/cm3 (保留一位小数)。
(2)测量前,若电子天平底板没有调水平,则测得的质量偏____(填“小”或“大”)。
(3)由于溢水管口残留有少量水,由此会导致测得的密度偏_____(填“小”或“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安顺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贵阳至广州高铁2014年5月开通,从贵阳乘坐动车到广州只需4个多小时。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方便。
(1)高速行驶的动车进站前关闭电源,为什么动车仍以较大的速度前进?
(2)动车组采用了“再生制动”技术,在车速从200km/h减到90km/h的过程中电动机转变为发电机发电,此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3)动车进站时为了候车乘客安全,规定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线以外,请用物理知识说明原由。
(4)动车的车窗旁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砸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砸破玻璃,应选择图20中的哪一个“逃生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安顺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LED灯是一种半导体新型节能灯。已知某LED灯在一定电压范围内的工作电流都是0.02A,只是在不同电压下发光颜色不同:当加在它上面的电压为l.8 V时,它发红光;当加在它上面的电压为1.4 V时,它发黄光;当加在它上面的电压为3.2 V时,它发蓝光。将该LED灯与一定值电阻R串联后接在电压为5 V的电源两端时它发红光,则该LED灯的电功率是 ① W,定值电阻R阻值是 ②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安顺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德州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宜昌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⑴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⑵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