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将标有“6V  6W”和“12V 6W”的甲、乙两个小灯泡以串联或并联两种方式接在电压可调的电源两端,两灯均发光,且两灯的实际功率均不超过其额定功率.设灯丝的电阻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串联时甲、乙灯炮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
B.串联电路甲灯最大电流与并联电路甲灯最大电流之比为1:2
C.串联电路乙灯最大功率与并联电路乙灯最大功率之比为4:1
D.串联电路最大总功率与并联电路最大总功率之比为3:2

分析 已知两灯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公式I=$\frac{P}{U}$得到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然后根据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和在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相同,得到电路允许的最大电流或最大电压,利用功率计算公式比较功率大小.

解答 解:甲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和电阻分别为I=$\frac{{P}_{甲}}{{U}_{甲}}$=$\frac{6W}{6V}$=1A,R=$\frac{{U}_{甲}}{{I}_{甲}}$=$\frac{6V}{1A}$=6Ω;
乙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和电阻分别为I=$\frac{{P}_{乙}}{{U}_{乙}}$=$\frac{6W}{12V}$=0.5A,R=$\frac{{U}_{乙}}{{I}_{乙}}$=$\frac{12V}{0.5A}$=24Ω;
A、两灯串联时,通过电路的电流I相等,电压之比:U:U=R:R=6Ω:24Ω=1:4,故A错误;
B、两灯泡串联时,电路电流为I=0.5A,I=I=0.5A,两灯并联时,电路两端电压为U=6V,I′=$\frac{U}{{R}_{甲}}$=$\frac{6V}{6Ω}$=1A,两中情况下电流之比:$\frac{{I}_{甲}}{{I}_{甲}′}$=$\frac{0.5A}{1A}$=$\frac{1}{2}$,故B正确;
C、两灯泡串联时,电路电流为I=0.5A,灯泡甲的功率为:P乙串=I2R=(0.5A)2×24Ω=6W;
两灯并联时,电路两端电压为U=6V,甲的率为P乙并=$\frac{{U}^{2}}{{R}_{乙}}$=$\frac{(6V)^{2}}{24Ω}$=1.5W,两种情况下功率之比:$\frac{{P}_{甲串}}{{P}_{乙并}}$=$\frac{6W}{1.5W}$=$\frac{4}{1}$,故C正确;
D、两灯串联时,电路电流为I=0.5A,总功率为P=I2R=(0.5A)2×(6Ω+24Ω)=7.5W;
两灯并联时,电路两端电压为U=6V,总功率为P=$\frac{{U}^{2}}{{R}_{甲}}$+$\frac{{U}^{2}}{{R}_{乙}}$=$\frac{(6V)^{2}}{6Ω}$+$\frac{(6V)^{2}}{24Ω}$=7.5W,则串联电路最大总功率与并联电路最大总功率之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功率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理解“两灯的实际功率均不超过其额定功率”的含义是正确分析的前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D. 大象交流时,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步骤①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之振动,听其发声音调高低.
②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大,拨动钢尺,发声的音调变低.
结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过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如右图.
由图象可知:
①8min后继续对水加热,水温将不变.
②若13min后停止加热,沸腾现象将停止.
③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2℃.
结论方法
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通过加热时间判断吸热多少,运用了转换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电动观光车的技术参数如下表:
空车质量1180kg车身长度3.8m
满载人员12人电动机额定电压48V
满载时轮胎与地接触面积4×250cm2最大车速45km/h
电动机效率80%平路连续行驶里程≤80km
根据以上技术参数,解答下列问题:(g取10N/kg)
(1)设乘员质量平均为60kg,求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求观光车在水平路面上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5×103m所用的时间?
(3)若观光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2×103N,求观光车匀速行驶5×103m过程中,牵引力所做功的功率?
(4)求观光车匀速行驶5×103m过程中,电流所做的功.
(5)在如图表示观光车的方框上画出观光车刹车后减速运动过程中受力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不变,灯泡L标有“12V、2W”字样,当开关S断开时,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2W,当开关S闭合时,灯L的亮度将不变.(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物体A所受重力GA为800N,当物体
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所受浮力F为100N,该同学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水平地面对该同学的支持力为N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当物体A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时,该同学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为N2.该同学所受重力G为600N,N1:N2=7:6.(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体A的密度ρA
(2)动滑轮所受的重力;
(3)物体在完全在水中匀速上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结果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同学在做“探究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液体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的时间t/min
10.151
20.1102
30.2104
40.1101
50.1202
60.2204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不正确;因为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甲吸热升温慢(选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钦州城乡,人们使用的3G手机不但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还可以看到对方的图象,这些声音、图象信息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的,假如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突然消失,人们仍能(选填“仍能”或“不能”)从3G手机上看到对方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一次物理探究活动中,小明把一个正在发光的白炽灯放到U形磁铁中间,如图所示,他惊讶地发现灯丝在晃动,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丝晃动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
B.灯丝晃动是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C.灯丝晃动是灯丝受到磁铁的吸引作用
D.灯丝晃动是由于磁场对通电灯丝产生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