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_______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左/右)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_(偏大/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

(5)小明针对(4)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来


(1)  水平工作台       零刻度      左  

(2)     45       1.125 × 103         (3)    偏大 

(4)    装满水    (m1m0ρ/(m12m0)    

(5)     烧杯中装满水,难以操作;烧杯的质量不一定相同(合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以下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到邮票的图案被放大    B.从不同方向能看到黑板上的文字

  C.人站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人影            D.水面上出现岸边青山的“倒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后来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光是_____________。

(2)“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________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3)“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________,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使金属膜___________;“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绝缘体,所以仍保持原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      电,这是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交通法规定,乘坐汽车时,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乘客由于____    ___,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假如正在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汽车将会处于____      ___(填“静止”“匀速运动”“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体积为30厘米3,质量是178克的铜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如是空心的在其中空部分铸满铝,问铜球的质量为多少?(ρ=2.7×103 kg/m3;ρ=8.9×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5所示的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14所示,是一种常见的吸盘式挂钩,这种挂钩是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紧紧“吸附”在墙壁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下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