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a、b两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图象如图甲所示,分别取6个由a、b两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物块,按图中乙、丙所示的方法摆放,则两种物块组合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F=1:4;压强之比p:p=1:6

分析 (1)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由图得出a、b的体积之比,根据ρ=$\frac{m}{V}$得出其质量之比,根据G=mg得出重力之比,则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等于其重力之比;
(2)知道a、b的密度关系、边长的大小关系,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frac{F}{S}$=$\frac{G}{S}$=$\frac{mg}{S}$=$\frac{ρVg}{S}$=$\frac{ρSLg}{S}$=ρLg,据此求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 解:
(1)由图甲可知,当a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2g,所以a的密度为ρa=$\frac{{m}_{a}}{{V}_{a}}$=$\frac{2g}{4c{m}^{3}}$=0.5g/cm3
当乙的体积为2cm3时,质量为4g,所以乙的密度为ρb=$\frac{{m}_{b}}{{V}_{b}}$=$\frac{4g}{2c{m}^{2}}$=2g/cm3
所以ρa:ρb=1:4,
由图可知,a、b体积相同,即Va:Vb=1:1,
根据ρ=$\frac{m}{V}$可得m=ρV,则其质量之比为ma:mb=1:4,
根据G=mg可知,其重力之比为Ga:Gb=1:4,
按图中乙、丙所示的方法摆放,则两种物块组合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F=6Ga:6Gb=1:4;
(2)由V=L3可得,a、b两正方体边长(高)之比:
La:Lb=1:1;
因为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p=$\frac{F}{S}$=$\frac{G}{S}$=$\frac{mg}{S}$=$\frac{ρVg}{S}$=$\frac{ρSLg}{S}$=ρLg,
所以,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paLag:ρbLbg=ρaLa:ρbLb=((1×2):(4×3)=1:6.
故答案为:1:4;1: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通过图象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二是利用好方形或圆柱形均匀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推导公式p=ρL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60000吨,当它满载在长江内河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是6×104m3,一艘潜水艇从海洋潜行(航行时不露出水面)到长江内河时,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1.0×103kg/m3,ρ海水=1.03×103kg/m3,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一只新品种鸟蛋的质量是50g,在地球上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1是小勇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实验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25cm2的实心均匀圆柱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得到F与h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实线所示.(g=10N/kg)
(1)完全浸没时,A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少N?
(2)物体A的体积和密度为多少?
(3)小勇换用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并绘制出图2中虚线所示图象,则该液体密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下面是小威同学做的两个关于压强的探究实验:
(1)他在帮妈妈和面时,发现碗在面粉上压出痕迹,为此他想“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①在同一个碗中装入不同量的水时,发现水越多,碗底的面粉上形成的压痕越深,于是他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他再把2个底面积不同的空碗分别放在面粉上,发现产生的压痕深浅相同.为此他又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他这样操作得出结论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没有考虑两个碗的重力是否相等.
(2)小威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①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②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乙、丙两图进行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莎莎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放镜前和镜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然后用眼睛进行:
(1)莎莎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到蜡烛B看起来也像点燃一样,说明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
(2)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使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3)莎莎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莎莎做完实验后,莉莉同学使用莎莎同学的实验器材也做这个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改正存在的问题后,莉莉测出了蜡烛A和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同为15cm,因此她得出了“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结论,你认为她的方法是否合理不合理,理由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用漏斗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下落B.玻璃厂用吸盘搬运玻璃
C.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熟D.汽车驶过,路边的树叶被卷入车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是电流表接在某一并联电路的情况,若通过导线ab电流为0.2A,则通过cd的电流可能是为0.26A或0.6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柯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
(1)为使制得的密度计精确度更高,应该选用图甲中的B玻璃管.同一支密度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越长(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密度计的刻度值由上到下是逐渐增大(选填“减小”或“增大”)的.
(2)如图乙所示的密度计在使用中,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小柯改变这段细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的密度.待密度计静止后,与之前相比,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容器中的液面不变(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按原刻度读数,所测液体的密度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