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换算:
(1)2.54m= cm= μm;
(2)72km/h=________m/s;
(3)lg/cm3=_________kg/m3。
254;2.54×106; 20; 1.0×103
【解析】
试题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合是“m”,常用的单位还有“厘米”,“微米”符合是“cm”、“ μm”,换算关系是1m=102cm,1m=106μm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符号是“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千米/时”,符号是“km/h”。“m/s”与“km/h”的换算为1m/s=3.6km/h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 ,常用的单位有:①克/厘米3,符号为g/cm3(或g/ml) ②千克/分米3;符号为kg/dm3(或kg/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lg/cm3=1kg/dm3=103kg/m3 。
所以,(1)2.54m=254 cm=2.54×106μm; (2)72 km/h=20m/s (3)lg/cm3= 1.0×103 kg/m3
考点:长度、速度和密度单位的换算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江阴月城中学初二3月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前进,小华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他们脚下的溜冰鞋安装了小轮子是为了 摩擦(填“增大”、“减小”).小华运动得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东港初二下期九校联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学生在运动场上看到的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不受重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玉溪红塔区第一学区初二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从而确定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6)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 ,再分别测量 _____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玉溪红塔区第一学区初二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身高1.6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若他向平面镜移动1 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m_,他的像高为__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玉溪红塔区第一学区初二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A.2∶5 B.1∶2 C.3∶5 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敏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为三节新干电池(电压为4.5V).实验室只有5Ω的电阻若干,变阻器“20Ω 1A”一只,小敏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3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记录在表格里.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第二次实验时需要接10Ω的电阻,利用现有器材他应该怎样办? ________________,接好后滑片应向________________移动。
(3)当第三次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达到2V,其原因是__________,为了使控制电压仍为2V不变,接下来他应怎样办?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