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所示,连通器的左右两管粗细不相等,现在连通器中注入水,待水稳定后再向细管中注入80cm高的某种液体(注入某种液体后细管中仍有水),此时粗管中的水面与细管中的液面高度差为20cm(如图).求注入液体的密度.

分析 根据p=ρgh表示出左侧细管水面上方液柱的压强和右侧粗管与细管水面相平处水柱的压强,利用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相同液体的压强相等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注液体的密度.

解答 解:在左侧细管水面处画一水平线,如图

由图可知,左侧细管水面上方液柱的高度:h=80cm=0.8m,
则液柱产生的压强:pgh
在水平线上,右侧粗管中水柱的高度:h=80cm-20cm=60cm=0.6m,
则粗管中水柱产生的压强:pgh
因为此时液体稳定不流动,所以两侧液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所以,p=p,即ρghgh
则注入液体的密度:
ρ=$\frac{{ρ}_{水}{h}_{水}}{{h}_{液}}$=$\frac{1.0×1{0}^{3}kg/{m}^{3}×0.6m}{0.8m}$=0.75×103kg/m3
答:注入液体的密度0.75×103kg/m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平衡法求液体的密度,利用好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相同液体的压强相等是正确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用手竖直握住圆柱形水杯,当手和水杯都在空中静止时,则下列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手对水杯的压力与水杯对手的压力
B.水杯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压力
C.水杯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
D.水杯对手的静摩擦力与手对水杯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灯丝电阻不变,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中点,闭合开关S后,各电表的示数和灯泡的发光情况均正常,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滑动,则(  )
A.电流表A2示数变大B.电流表A1示数变小
C.灯泡L变亮D.电压表V示数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一名普通中学生质量约为50kg(填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是“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木块进入不同的水平面要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则木块应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2)木块在斜面下滑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不是(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3)现象:木板表面提供的阻力最小,木块滑行的距离最大.
(4)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降得越慢.
(5)推理:如果木块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6)探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推理两种研究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对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采用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
B.它们的实验电路图在教材中是相同的
C.前者多次实验测量的目的是减少得出结论的偶然性
D.后者多次实验测量的目的是减少测量电阻的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军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所使用的小灯泡上标有3.8V的字样.
(1)请你帮助小军画出实验电路图.
(2)小军连接的部分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请你帮助他将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S前,应把图1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B(选填“A”或“B”)端.
(4)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A.
A.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5)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示数为3.8V时,小灯泡达到额定功率,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其值为0.4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5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为了提升重物,我们选用了一个轻质杠杆,不计杠杆支点处的摩擦,先后把同一个重物挂在A、B两处,每次用力让重物上升同样的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在A点处人做的功多B.重物在B点处人做的功多
C.重物在A点和B点人做的功一样多D.重物在A点处所需拉力F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把质量为1.5千克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牛,则拉力F=10牛,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重为5牛.若重物上升的速度为1米/秒,拉力在5秒内做功100焦.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