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作图.

(1)如图1所示,一轻质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1是力F1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F2的力臂L2和力F1的示意图.
(2)如图2所示的实物连接图中,甲图为两灯串联,乙图为两灯并联,两图都有错,请在错处打“X”,并在原图上加以改正.(仅能改动一根线)

分析 (1)力臂是由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画力时也可根据其作用线与力臂垂直这一特点,在已知力臂的情况下,画出对应的力.
(2)电路元件首尾顺次连接的连接方式是串联,各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分析电路图,判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答题.

解答 解:(1)先作出F2的作用线,再由支点向作用线引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l2如图:
因为力臂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的作用线与力臂垂直,作力臂l1的垂线可得力F1的示意图:

(2)两灯泡串联,两灯泡应首尾顺次连接,由图甲可知,开关左端与L2左端连线错误,应去掉;两灯泡并联,两灯泡应并列连接,即应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由图乙所示电路图可知,L1右端与L2左端的连线错误,如下图所示:

点评 (1)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力臂的概念、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知道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是关键.易错点将垂足当做动力作用点.
(2)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修改,知道串并联的连接方式、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性质,下列事例中与这一性质有关的是(  )
A.北方冬季暖气中一般用水做循环液B.汽车发动机中用水循环冷却
C.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8.家用电吹风,由电动机和电热丝等组成,为了保证电吹风的安全使用,要求不能只发热不吹风,可以吹热风或吹冷风;请在图中用笔画线连接好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冬天手冷时,我们可以用搓手的方式使手变暖和,这是采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我们也可以对手哈几口气,这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2.按下列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要用向下的力提升重物,请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2)如图乙所示,为节省电能,楼道中的照明灯只有同时满足“天黑和有人路过楼道”时,才会自动亮.为满足用户要求,小强设计出了楼道照明灯的“智能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组成,请按要求完成电路的连接.
(3)如图丙所示,是为空调室外机设计的支架,支架可以看做杠杆,以O为支点,在支架P孔处拉一根铁线到墙上固定,要使铁线受到的拉力最小,请从P孔处画出铁线到墙的连线,并画出铁线拉力F的力臂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想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B.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
C.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曲阜市中小学运动会男子4×100m接力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下列关于运动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这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
B.裁判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快,这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
C.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相对静止
D.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相对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亮观察200g冰熔化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收集数据后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判断:冰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20min时,这种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甲、乙两组同学在“探究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了底面积为圆形的不同物体若干、相同的细沙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改变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并用细沙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他们仔细观察、比较细沙的凹陷程度,发现甲或乙每组实验细沙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甲组实验中细沙的凹陷程度比乙组大,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小组实验
序号
F
(牛)
S
(厘米2
小组实验
序号
F
(牛)
S
(厘米2


12.00.05

62.00.1
24.00.174.00.2
38.00.2812.00.6
412.00.3916.00.8
532.00.81024.01.2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4与8等数据中F和S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6或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他们进一步综合分析甲、乙两组的相关数据,并交流与讨论得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决定压力的作用效果.该值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请根据他们得到的结论完成上表的填写.
(4)乙组同学想利用已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继续探究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底面积形状是否有关,请在下表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完成他们的研究目的.
实验
序号
/F
(牛)
S
(厘米2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