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一根可以绕支架自由转动的吸管,使它带上电,现用另一带电玻璃棒靠近吸管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管带的是正电

B.吸管在摩擦中失去电子而带负电

C.吸管和玻璃棒带同种电荷

D.吸管和玻璃棒带异种电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华同学听到上课铃响了,她一口气从一楼跑到四楼,所用时间为15秒,那么她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哪个值( )

A.3W B.30W C.300W D.30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襄阳市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在图中,S1、S2都断开时,三个灯泡是 联;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测 的电流;S1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测 的电流;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夹河镇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 (选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依次把M、N跟 (选填“A、B、C、D”)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25

1.0

B

镍铬合金

0.50

1.0

C

镍铬合金

0.25

2.0

D

锰铜合金

0.25

1.0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与 连接时电流表的示数较大,分析比较A、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 的关系,其结论是

(4)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 (选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夹河镇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两只水果点亮了一只发光二极管(如图),金属片A是水果电池的 (填“正极”或“负极”),两水果之间 (填“串联”或“并联”),现将二极管正负极接线对调,二极管不发光,此时水果电池的正负极之间 (填“有”或“没有”)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夹河镇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在火炉边烤火

B.夏天穿薄衣服凉快

C.用酒精灯把烧杯中的水烧开

D.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黄石市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刚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1)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图将实物连接起来.

(2)小刚连完最后一根导线后就发现两个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并且指针总在晃动,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读出并记下电流值;再将5欧的电阻改接成10欧的电阻,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2V,于是他下一步的操作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填“左”或“右”)移,使 ,并记下电流值;再改接20欧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

(4)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4A.求:

(1)电压表V2的示数;

(2)R1、R2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单位的换算:

23.5cm= km

6min15s= s

20m/s= 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