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
(2)确定计时的电子表后,为了方便时间测量,你在实验中又选择的器材是金属片,为了减小时间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你的做法是减缓斜面倾斜程度.
(3)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小明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s,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不足作出评估路程不容易准确测出.

分析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
(2)为减小测量误差,应该使测量的时间尽可能精确;
(3)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4)从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方面进行评估.

解答 解:
(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frac{s}{t}$,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
(2)为了方便测量,实验器材可以添加一块金属片,先后竖立在斜面的中点和最下端,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记下时间;同时,减缓斜面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小车运动距离s1=60cm=0.6m,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frac{{s}_{1}}{t}$=$\frac{0.6m}{5s}$=0.12m/s;
(4)前半程:s2=0.3m,t2=3s,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v2=$\frac{{s}_{2}}{{t}_{2}}$=$\frac{0.3m}{3s}$=0.1m/s;
后半程s3=0.3m,t3=t-t2=5s-3s=2s,
v3=$\frac{{s}_{3}}{{t}_{3}}$=$\frac{0.3m}{2s}$=0.15m/s,
所以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4)如果确定时间t,然后测量小车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可能遇到两种情况:小车运动到最下端时,所用时间小于t;小车运动的时间刚好是t时,到达的位置不易确定.总之,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容易测量,导致平均速度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故答案为:
(1)v=$\frac{s}{t}$;斜面长度,运动时间;
(2)金属片;减缓斜面倾斜程度;
(3)0.12;小于;
(4)路程不容易准确测出.

点评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测平均速度的原理、由图示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与小车的路程、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对实验方案的评估是需要提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一辆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速度是72km/h,所受阻力为1500N,甲地到乙地距离100km,已知该汽车这种情况下每百公里耗油12L(汽油的热值4.2×107J/kg,汽油的密度0.72×103kg/m3):
(1)该车从甲地到乙地牵引力做多少功?
(2)汽车的效率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有一只灯泡标有“220V 25W”的字样,将它并联在220伏的电路中,灯泡才能正常发光,此时灯泡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40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应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温水(冷水/温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亮设计如下的实验电路图.
①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元件连成电路.(变阻器的A端接入电路)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在A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把标有“220V、40W”和“220V、60W”的灯泡串联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源上,比较它们的亮度(  )
A.“220V、40W”的亮B.“220V、60W”的亮C.一样亮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木球,它们以相同速度向前滚动,比较木球和铅球的动能大小,正确的是(  )
A.木球动能大B.铅球动能大
C.木球和铅球的动能一样大D.无法判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液体的体积为2.0×10-33,液体深度为0.5m,如容器重为20N 底面积为2.0×10-32,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为5.0×103Pa,g=10N/kg.
求:(1)液体密度;
(2)距容器底高0.2m处A点液体的压强;
(3)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时间/min012345678
水的温度/℃909294969898989898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6℃;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低于(高于/等于/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在第4min到第9min的这段时间内这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沸腾,仍不断吸热,有大量气泡上升,但温度保持不变;
(5)请你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如图2所示,图a是沸腾前的现象,图b是沸腾时的现象;
(7)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3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