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前,要调整图1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同一高度,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上(选填“上”或“下”)调节,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大些.
(3)若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蜡烛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左右),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
(5)小红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进行了两次实验,如图2所示,
在实验1中,她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烛焰”;
在实验2中,她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烛焰”.
则该同学在实验1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2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又落下一只小虫,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不变(变大/变小/不变),像的明暗将变暗(变亮/变暗/不变).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进行判断.
(2)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能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①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②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③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3)当凹透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5)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像的性质可分别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然后比较即可.
(6)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解答 解:(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凸透镜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下移动,或光屏下移动.
(2)根据图示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与照相机原理相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当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只向右移动蜡烛,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
(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
(4)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左右),太阳光倾斜照射到地面上,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太阳光没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的表面,与主光轴不平行,所以不能正确测量出焦距.
(5)在实验1中,她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烛焰”;
由此可知,2f1>u=6cm>f1,----①
在实验2中,她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烛焰”.
由此可知,物距u=6cm<f2,-----②
由①②比较可得,f1<f2
即实验1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实验2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6)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虫落在透镜上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上;(2)照相机;右;大;(3)左;(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5)小;(6)不变; 变暗.

点评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两种判断方法: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有焦点、焦距、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等,综合性很强,使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90℃热牛奶的奶瓶放入20℃的水中,5min后,水和牛奶的温度均为40℃,试在图乙中分别画出容器中水的温度和奶瓶中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2.如图,根据图1电路连接图2实物,通过L1的电流为0.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刚同学探究光从空气射入不同介质发生折射时的一些规律,他将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实验次数1234567
入射角i10°20°30°40°50°60°
水中折射角r7.9°15.4°21.5°26.3°33.5°40.8°
(1)分析第1次的实验数据,结论是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2)分析第2次至第7次的某次实验数据,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分析第2次至第7次的实验数据的变化,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4)如图甲是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光路,请给图中的反射光线加上箭头,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5)清澈见底的池水,看起来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引起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水中有一点光源S,人眼在B点位置看到S在水中的位置为A,试画出人眼观察到S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1.2V    6VB.6V      1.2VC.1.2V    4VD.4.8V    1.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他们所用的电源电压为4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 1A”.
(1)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填物理方法).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他们所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5Ω;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电压/V 2 2.5 3
 电流/A 0.4 0.5 0.6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电路中介入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得电压表示数为2.5V,记录电流表示数.
②将5Ω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定值电阻再闭合开关,他们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大(选填“调大”、“调小”)直到电压表示数为V,再记录电流表示数.
③将10Ω定值电阻更换为20Ω定值电阻再闭合开关,他们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变为为2.5V,下列原因中不可能的一项是C.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过小    B、所替换的定值电阻阻值过大
C、电源电压过低                    D、控制不变的电压设定过低
为了解决③中的问题,小明提供的方案:将一定值电阻R0串联到电路中(非R所在位置),再在R所在位置换接20Ω或者30Ω的定值电阻完成实验.下列能满足小明方案要求的定值电阻为B.
A、5ΩB、10ΩC、15ΩD、2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现象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运动员举着杠铃等待裁判裁决B.冰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滑动
C.手提重物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D.学生背着书包上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晓华为研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的规律,要多测量几次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而她固定好透镜,改变烛焰和光屏位置时,发现成这样像的物体和光屏位置是唯一的,为能多次测量,她应该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再做几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
A.5kgB.50gC.0.5gD.50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