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A.正在探测鱼群的“声呐”B.在黑夜中飞行的蝙蝠
C.挂在胸前的哨子D.振动的手臂

分析 能够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分析题干中涉及的物体,是正在发声的就是声源.

解答 解: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A、“声呐”探测鱼群,发出声波,故是声源,不选A;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不选B;
C、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选C;
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不选D.
故选C.

点评 要抓住声源的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而不是能够发声的物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不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B.
  烧水时水温升高
C.
  双手摩擦生热
D.
   铁线反复弯折处会发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中国人年夜饭桌前,央视“春晚”已不可缺少.节目《口技》中的演员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他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音色(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人能听到电视机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波以波的形式传播.如果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被吹灭.这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如图所示:
(1)入射光线是AO,反射光线是OB.法线是ON.
(2)反射角是60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A、B、C三个轻质小球,若A吸引B,B排斥C,若C带正电,则A的带电情况(  )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不带电D.带负电或不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利用了冰升华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利用了水汽化放热
C.灯泡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
D.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入罐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将干冰倒入装有冷水的盆中,会发现令人惊讶的现象: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常温下会迅速升华(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气体形成气泡从水底上升,引起了水的翻滚,形成了水“沸腾”的假象.由于这一过程中干冰需要吸热,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质量相同,实验时应选择甲、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2)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应选择甲、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在这三次实验中,是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显示安全隐患的大小,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还有通过看到乒乓球的跳动而知道音叉在振动(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