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该实验的原理公式是v=$\frac{s}{t}$.
(2)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S,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将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小车在斜面下半段所用时间t3,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将第三次实验的平均速度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S(m)t(s)v
10.960.15
20.4540.1125
30.4520.225
(3)根据测量可知,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变速运动.
(4)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小些(选填“大”或“小”),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选填“长”或“短”).

分析 (1)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所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2)知道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根据v=$\frac{s}{t}$求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即可比较小车运动速度变化,从而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4)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解答 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
(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的下半段路程为s3=0.45m,所用的时间为t3=2s,
则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frac{{s}_{3}}{{t}_{3}}$=$\frac{0.45m}{2s}$=0.225m/s,
(3)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0.1125m/s,
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0.225m/s,
因为v2<v3,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变速运动.
(4)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小些,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故答案为:(1)v=$\frac{s}{t}$;(2)0.225;(3)大;变速;(4)小;长.

点评 本题是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的实验,考查了实验原理、平均速度的计算、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问题,考查全面,基础性很强,熟练应用速度公式来分析问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实验时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离支点2cm位置挂一个G=2.5N的物体,则在右端离支点1cm处沿竖直方向施加5N的力,杠杆刚好平衡.
(3)若在某次实验过程中杠杆静止在如乙图所示位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 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均不能发光,电压表的指针却明显偏转,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断路.
(3)排除故障后,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0.6W.
(4)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发现,虽然图乙电路中所用的各元件都完好无损,但无论怎样凋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3V.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电源电压不到3V(或开关、电流表、导线及接头处存在电阻,造成分压).(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的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的量程应选 0~0.6 A.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完整如图-a所示的实物电路.
(3)闭合开关前,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A (选填“A”或“B”)端.
(4)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灯泡断路 (写出一种即可).
(5)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2.2 V;若要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需将滑片P向B 端(选填“A”或“B”)移动.
(6)改变滑片P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绘制得如图c所示的I-U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是1.5V时,其电阻是10Ω.
(7)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5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
A.一团棉花糖B.一只鸡C.一辆家用轿车D.一头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15℃),雨天,你在看到闪电后2秒钟听到雷声,可估测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的距离约为68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为照机相的原理图
B.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所成的像会逐渐缩小
D.将蜡烛向左移动,仍要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向右调整光屏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夜晚,我们经过装有声控开关的楼道时,往往要用力地拍手或跺脚将灯点亮,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力”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来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10N的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为0N,物体B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为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