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电阻R1与R2并联接入电路,两端所加电压为32V,如果R1为80Ω,通过R2的电流为0.2A,求R2(用两种方法求出答案)
方法一:
方法二:

分析 方法一:已知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求出R2的阻值;
方法二: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1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电路,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后根据电阻的并联求出R2的阻值.

解答 解:方法一:R1、R2并联,且U=32V,I2=0.2A,
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2=$\frac{U}{{I}_{2}}$=$\frac{32V}{0.2A}$=160Ω;
方法二: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R1的电流:
I1=$\frac{U}{{R}_{1}}$=$\frac{32V}{80Ω}$=0.3A,
因为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路I=I1+I2=0.3A+0.2A=0.5A,
电路中的总电阻R=$\frac{U}{I}$=$\frac{32V}{0.5A}$=64Ω,
因为$\frac{1}{R}$=$\frac{1}{{R}_{1}}$+$\frac{1}{{R}_{2}}$,
即$\frac{1}{64Ω}$=$\frac{1}{80Ω}$+$\frac{1}{{R}_{2}}$,
解得R2=160Ω.
答:电阻R2的阻值为160Ω(两种方法同上).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体温计的示数是38.5℃,分度值是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旋转(选填“翻转”或“旋转”) 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能否平衡.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C.
A.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小卡片容易扭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
(2)比较甲、乙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若该实验中水平面绝对光滑,按上述方案本实验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判断并说明理由:不能;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铁球和木块将永远一直运动下去,就不能达到探
究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宝宝和玲玲同学想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猜想与假设】
(1)宝宝同学猜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2)玲玲同学猜想: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宝宝和玲玲同学分别从实验室选取电流表3值,灯泡2只,开关1个,滑动变阻器1个,干电池,导线若干.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宝宝同学根据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检查电路无误后,开始实验,正确读出电流表示数如表:
表一:
实验次数I1╱AI2╱AI3╱A
10.160.160.32
20.200.200.40
30.220.220.44
(2)玲玲同学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开始实验,正确的出电流表示数如表:
表二:
实验次数I1╱AI2╱AI3╱A
10.100.200.30
20.140.280.42
30.181.800.54
【分析与论证】
分析记录的实验数据,宝宝同学得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玲玲同学得出:并联电路总电流有时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有时不等于各支路电流值和.
【评估】
(1)宝宝同学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选用了两只规格相同的灯泡;
(2)玲玲同学的实验记录表格中,实验次数3读数错误,原因是读错了量程.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1条即可):应该在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进行多次实验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图中物距u应满足u>2f.
(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前方.
(4)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C.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5)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只眼镜是凹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铜线代替熔断的保险丝B.有人触电时,用手将其拉开
C.控制灯泡的开关接在火线上D.洗衣机不使用三孔插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三协作区九年级3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安装在锅炉上的水位计是利用了__________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______(选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_____(选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2)表格中空白处应补全的数据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4)比较实验____和实验____(填序号)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