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图象表示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它的熔点是80℃.
②从计时开始到第5min物质是固态,BC段表示熔化过程,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分析 ①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知道冰是晶体,并且冰的熔点是0℃.
②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完全熔化完后是液态.

解答 解: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并且它的熔点是80℃.
②由图1知,AB段冰还没有熔化,所以是固态,即从计时开始到第5min物质是固态;BC段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CD段冰已完全熔化完,是液态.
故答案为:①晶体;熔化;80;
②固;熔化;固液共存.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要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关键是看物体是否有固定的熔点.同时要学会对图象的分析,能够从图象中得知是否是晶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5V,通过的电流为1A,若它两端的电压变为0V,则它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分别是
(  )
A.5Ω 1AB.5Ω 0AC.0.2Ω 0AD.0Ω 0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果L1的电流为0.1A,L2的电流为0.2A,L3的电流为0.3A,则A1:0.5A;A2:0.3A;A3:0.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A(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钟面时,所成的像是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钟面上的秒针是沿顺时针旋转的,那么像中的秒针是沿顺(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多普勒效应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还有一段故事呢.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就会不同于声源发声的频率.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增加,频率变小,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减小,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后来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反射后被仪器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就会有所不同,用不同颜色标识出,因而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象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1)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工作的,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若声源不动,观察者向声源处运动,能(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现象.
(3)有经验的铁路工人从听到火车鸣笛的音调越来越高,判断出火车正在靠近他.(选填“靠近”或“远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小力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4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2cmB.20cmC.30cmD.4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为10.0 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充整”)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5)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较暗(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如图,底面积为80cm3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人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不计细线重,g取10N/kg) 
(1)除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小王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九和F,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序123456789
h/cm0346810121416
F/N9.07.86.65.44.23.01.81.81.8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减小;在物体A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不变.(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从表格中可知:在做次序3的实验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2.4N.
(3)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人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90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小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A.180.0mmB.18.00cmC.1800mmD.1.80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