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是(  )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分析 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应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解答 解:
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故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这一实验再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过程,最后的环节属于理想实验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的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l)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金属
密度(×103kg/m319.38.97.9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表明:密度大于液体的固体球,在液体中开始时是竖直加速下沉,但随着下沉速度变大,其所受的阻力也变大,到一定深度后开始匀速下沉.下表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固体球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时的速度与哪些量有关”实验时得到的数据记录(水的密度ρ=1.0×103kg/m3,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frac{4}{3}$πr3
次序固体球的半径
r/(×10-3m)
固体球的密度
ρ/(×103kg•m-3
固体球匀速下沉的速度v/(m•s-1
10.52.00.55
21.02.02.20
31.52.04.95
40.53.01.10
51.03.04.40
60.54.01.65
71.04.06.60
(1)第1、2、3三组数据可知,因为阻力的原因,固体球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时受到重力与浮力并不相等,重力与浮力之比为2:1;
(2)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若固体球的半径为2.0×10-3m,密度为3.0×103kg/m3,则其在水中匀速下沉的速度是17.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水平面上有一个高为20cm、质量为130g的玻璃容器,粗、细两部分高度相同且均为圆柱形,底面积是20cm2,开口面积是10cm2,容器壁厚度不计.现往容器中加入270g的水.求:
(1)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2)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若将一块体积为38cm3小石块缓慢投入水中沉底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①小华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测力计相连,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和F,若F>F,则木板的左(左/右)侧更粗糙,实验时不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木板左(左/右)侧更粗糙.
(2)小明用图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
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
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和x2
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
①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
②简述改进方法: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1和x2
(3)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则图线b(选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7.5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到某一位置(选“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实验(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4)当烛焰距凸透镜10cm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选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小华用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
(1)进行甲、乙两步实验,小华的目的是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进行乙、丙两步实验,小华向验证的猜想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现象中,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
A.
  雾松
B.
露珠
C.
 壶嘴喷出白气
D.
冰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乙滑轮组所挂重物的质量是甲滑轮组所挂重物的两倍.现用手分别以F1、F2的拉力拉住绳子的自由端,并将重物以相同速度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力所做的总功相等B.滑轮组乙的效率较高
C.F1、F2的大小之比为3:2D.F1、F2的大小可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