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 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图乙中AB段共加热了5 min,在这5 min内,冰共吸收了2.1×103J的热量[c=2.1×103J/(kg•℃),c=4.2×103J/(kg•℃)];
(3)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D段数据有问题,老师作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吸收相同的热量,质量相同,比热容大的水温度变化小.

分析 (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吸收的热量Q=cm△t及图象乙可求;
(3)吸收相同的热量,质量相同,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图丙变化量一样故有问题.

解答 解:(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结合图象乙冰有固定的熔点,故冰是晶体;
(2)冰在AB段吸收的热量:Q=cm△t=2.1×103J/(kg•℃×0.1kg×10℃=2.1×103J;
(3)吸收相同的热量,质量相同,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水的温度变化量应小于冰,但图丙冰和水变化量一样,故所画图象有问题.
故答案为:(1)晶体,(2)2.1×103J,(3)吸收相同的热量,质量相同,比热容大的水温度变化小.

点评 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会利用Q=cm△t求热量以及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小洁家假期全家开车去某地旅游,下车时观察里程表确定汽车行驶225km,所用时间是2.5h,消耗汽油20L(假设汽油完全燃烧),汽车发动机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为20kW.求:
(1)汽车行驶过程的牵引力是多大?
(2)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汽油的热值为4.5×107 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某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体积为2×10-43,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96牛,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96牛;物体下表面面积为20cm2,则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980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如图所示是某种起重机的起重滑轮组示意图,它由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不计钢绳重及摩擦).现用它将一批规格相同的电线杆装上载重汽车,每根电线杆重5×103N.
(1)若吊起一根电线杆的机械效率为80%,则动滑轮和吊钩的总重为多少?
(2)若起重机吊着一根电线杆以0.1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吊钩对电线杆拉力的功率为多少?
(3)若钢丝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103N,那么起重机一次最多能吊起几根电线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质量为70 kg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A和物体B.当提升物体A时,工人在5 s内将质量为100 kg的物体A提升1 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当用同样的速度提升物体B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 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人对物体A做的功是1250J
B.动滑轮重300N
C.工人在提升物体B时做功的功率是150W
D.匀速提升物体B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是2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这样会导致密度的测量结果偏小.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153.4g.由此,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1.28×103kg/m3.(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天体时,虽然所成的像与天体本身相比是缩小的,但由于像相对眼睛的视角很大,所以感觉观察到的像比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4.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力臂L2
(2)钓鱼竿属于费力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夜晚,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敌情,常将耳朵贴在地面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 中比在 中传播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