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高 (选填“高”或“低”).
(2)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分析 (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
(2)①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②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③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可能是水的初温不同.

解答 解:(1)如图,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2)①由图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
②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③由题意知,两个小组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不同,水的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由题意知,加热时间不同(吸收热量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故答案为:(1)高;(2)98;<;质量.

点评 实验时,分析实验故障排除故障是实验题常见的题型,所以实验时不要仅仅注意实验结论,更要注重实验过程中故障、故障原因、故障排除等环节.还要对实验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科学家设想人类将来移居月球,如果实现的话,下列说法错误的(  )
A.月球居民无法直接对话B.月球居民将看不到日食现象
C.月球居民依然可以测量温度D.月球居民可以用电灯照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保护环境、控制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的知识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是烟尘和废气
B.改进燃烧设备、加装消烟装置,可以减少烟尘排放量,可减轻大气污染
C.将一家一户排放的烟气集中起来排入高空,可控制大气污染
D.城市集中供热和普及煤气、天然气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R=$\frac{U}{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电压U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电阻R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
B.当电流I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电阻R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不为零
D.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拉中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
A.设计实验B.评估C.猜想D.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经历以下过程.
(1)在阳光下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
(2)实验时,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实验记录时,除了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性质外,还应记录像距.
(4)实验中怎样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答:左右移动光屏,反复比较像的清晰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为了增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只增加通电螺线管的匝数B.只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
C.只增大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D.只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请先找出电路连接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用“×”做出标记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纠正,然后在框中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测电笔检测电路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B.使用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外壳必须接地
C.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容易引发火灾
D.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