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的实验,他们取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拉直连接在A、B接线柱上,在金属丝上安装一个可滑动的金属夹P.实验室还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压3V)、滑动变阻器(20Ω 2A)、刻度尺、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测量AP段的电阻R,他们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还没有连接的一根导线接上,使电路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变阻器的最右(选填“左”或“右”)端.
(3)某次实验中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2.0V,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此时金属丝的电阻R=10Ω.
(4)实验中移动金属夹P,分别测得AP段的长度上和对应的电阻值R,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R与L的关系是其它条件不变,R与L成正比.
L/cm1530456075
R/Ω2.557.51012.5

分析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注意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及正负接线柱的接法,滑动变阻器要接一上一下;
(2)为防止电流过大,在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
(3)在进行电流表的读数时,需先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公式R=$\frac{U}{I}$计算电阻值;
(4)分析电阻和长度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 解:
(1)将电流表与电阻串联,将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与接线柱B连接,如图所示:

(2)由于滑动变阻器接的下面左边的接线柱,所以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变阻器的最右端;
(3)由图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示数为0.2A;
根据I=$\frac{U}{R}$可得,
金属丝的电阻R=$\frac{U}{I}$=$\frac{2.0V}{0.2A}$=10Ω;
(4)由表格中数据知,电阻长度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阻值便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或电阻值与长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所以其它条件不变,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右;(3)10;(4)其它条件不变,R与L成正比.

点评 此题是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考查了有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的连接及读数,同时考查了电阻的计算及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10cm3的铁和40cm3的铝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是3.74×103kg/m3.(ρ=7.9×103kg/m3,ρ=2.7×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个密封的箱子体积是5dm3,质量是5千克,不慎掉入河中,木箱在水中将会(  )
A.上浮B.下沉C.悬浮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温度越高,其比热越大
B.物质含有的热量越多,其比热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越大
D.物质的比热与它的质量、温度、吸收热的多少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1始终闭合,当开关S2断开时,灯L1,L2是串联的;当开关S2闭合时,灯L2被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在“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小华通过减小小车的重来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
B.小车滑到水平面上,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具有冲力
C.实验中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为了让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D.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得越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岸时,船就离岸而去,这是因为人和船受到了岸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动物的生理结构是它适应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为它的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实例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深海鱼到浅海后由于水压的减小所以不能成活
B.壁虎脚掌上的吸盘,能利用大气压强把自己牢牢地粘在墙壁上
C.骆驼脚掌宽大可以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方便在沙漠中行走
D.啄木鸟嘴的尖喙能够让它在啄木时对树木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啄穿树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昆明驶向某旅游景点,若昆明至该旅游景点约为3.2×105m,求该小车到达该景点所需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