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甲、乙两地间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一辆“奔驰”小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路程缩短为原来的$\frac{1}{2}$,速度提高为原来的2倍,原来需2h的行程,现在需要花多少时间?它以72km/h的速度通过某隧道需要301秒钟,则隧道有多长?

分析 根据速度变形公式t=$\frac{s}{v}$求出原时间和现在时间的比值,然后根据原来的时间,求出现在的时间;
根据s=vt,求出隧道的长度.

解答 解:路程减少一半,原路程和现在的路程之比为2:1;速度提高为原来的2倍,原速度和现在速度之比为1:2.
由v=$\frac{s}{t}$的变形式t=$\frac{s}{v}$可知,原时间和现在时间之比为:
t:t=$\frac{{s}_{原}}{{v}_{原}}$:$\frac{{s}_{现}}{{v}_{现}}$=$\frac{{s}_{原}}{{s}_{现}}$×$\frac{{v}_{现}}{{v}_{原}}$=$\frac{2}{1}$:$\frac{1}{2}$=4:1,
现在的时间为运来时间的$\frac{1}{4}$,现在的时间为2h×$\frac{1}{4}$=0.5h;
隧道的长s=vt=72km/h×$\frac{301}{3600}$h=6.02km=6020m.
答:现在需要花0.5h时间;它以72km/h的速度通过某隧道需要301秒钟,则隧道有6020m长.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有关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的换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所示,把质量为1kg,初温为20℃的水[c=4.2×103J/(kg•℃)]和食用油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对两烧杯加热,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
(1)这个实验装置可以研究物质的C.(填字母)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2)琳琳记录了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一些数据,通过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所升高的温度 不同.
(3)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相同,给水加热的时间较长.
(4)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
 时间(min) 0
 水温(℃) 20 23 26 29 32 35
 油温(℃) 20 26 32 38 44 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在图甲所示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2)作出图乙所示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小华同学家原来是用液化石油气烧水的,最近家里刚买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小华阅读说明书了解到,这台太阳能热水器在晴好天气时,平均每天可将100kg水温度从15℃升高到65℃.【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7.0×107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1)这台热水器中的水平均每天吸收多少热量?
(2)若液化石油气燃烧时放出热量的60%被水吸收,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平均每天可节省液化石油气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用图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保持左侧的钩码个数和位置不变,使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A固定,改变测力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动力臂L也随之改变,所作出的“F-θ”图象和“F-L”图象中,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分米(dm).    1m=109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环节,物理实验的结果要通过测量才能达到.但测量时会产生误差且不可避免,下面哪些方法能减小误差(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换一把分度值小的刻度尺
C.使用零刻度线没有磨损的刻度尺
D.先测量出一本书的厚度,然后除以纸张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行驶中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刹车片会发烫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秋天漫步在湖边林荫道上,闻到阵阵桂花花香,这属于扩散现象;在内燃机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化学能.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实验测量在无风晴天的中午进行,同时测定离地1.5m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阳光直射下的气温(T1)、A树下的气温(T2)、B树下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树干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T1-T3>T3-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