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②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③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器材]
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20Ω,2A和50Ω,1A),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
(1)据如图所示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2)小明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小明操作中的错误可能是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没有调到最大值.
(3)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可得出猜想①是正确的(填序号),小明实验时选择的电阻是10Ω.
表一
电压U/V1.21.62.02.42.8
电流I/A0.120.160.200.240.28
表二
电阻R/Ω51015
电流I/A0.300.150.10
(4)小红在探究猜想③时,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猜想③是正确的.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小红实验时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50Ω1A.

分析 (1)根据电流流向法,先画出电源的符号,从电源的负极依次画出串联的电路原件回到负极,然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电阻的两端;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过小;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结合控制变量法即可判断那个猜想正确,然后欧姆定律结合表格中任意一组数据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4)探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分压原理确定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多少,从而确定变阻器的规格.

解答 解:
(1)先画出电源的符号,然后根据流向法,从电源的再次出发依次画出开关、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回到负极,然后把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的两端,如下图所示:

(2)小明在闭合开关前,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没有调到最大值,才导致了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
(3)由表格数据可知,电流变化的倍数与电压变化的倍数相等,
故可得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猜想①是正确的;
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
由表格数据可知,当U=1.2V,I=0.12A,故R=$\frac{U}{I}$=$\frac{1.2V}{0.12A}$=10Ω;
(4)探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4.5V-1.5V=3V,变阻器的电压是定值电阻电压的$\frac{3V}{1.5V}$=2倍,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 中的阻值为定值电阻的2倍,即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2×15Ω=30Ω>20Ω;又因实验中电路 中的最大电流为0.30A,所以应选用50Ω1A的滑动变阻器.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没有调到最大值;(3)①;10;(4)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50Ω1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电路现象的判断、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是能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判断猜想是否正确和判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发现用两个力F1和F2拉弹簧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F来代替,于是他们做了三组共9次实验,每次力F的作用效果和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同时还观察到每一组的三次实验中弹簧的伸长量相同,但第一组实验中弹簧的伸长量最小,第三组实验中弹簧的伸长量最大,第二组实验中弹簧的伸长量介于第一组和第三组之间.实验中他们分别测量了F1、F2和F的大小并记录在表中.
实验组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实验序号123456,789
F1(牛)123123123
F2 (牛)432543654
F(牛)555666777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与7或2与5与8或3与6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如果两个力F1和F2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
当F1大小相等时F2越大代替它们的力F越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如果两个力F1和F2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当F2大小相等时F1越大代替它们的力F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中实验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如果两个力F1和F2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b)分析比较表中实验1与2与3和4与5与6及7与8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如果两个力F1和F2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当F1与F2和越大代替它们的力F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选项中.每位科学家与某项重大发现或重大发现的应用相对应.其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奥斯特-电磁起重机
B.沈括-地磁的两极和地理两极并不重合
C.法拉第-发电机
D.焦耳-电动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钩码质量(千克)重力(牛)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牛/千克)
10.1110
20.2210
30.4410
(1)完成表格中数据的填写;
(2)在表格中填写“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发现该比值不变(选填“改变”或“不变”),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10N;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初步规律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1.在图中,根据图中已给出的光线,完成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情景,所用透镜焦距为10厘米.
(1)图中,A是光具座,B是光屏.
(2)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烛焰的中心和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图示情景验证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特点(填写像的性质).
(4)如果还要验证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在不移动凸透镜的情况下,应把蜡烛移到30~40厘米处(选填“小于30”、“30~40”或“40~50”),光屏移到大于70厘米处(选填“大于70”、“60~70”或“50~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电路,电流表A1的示数是1安,电流表A的示数是3安,则灯L2中通过的电流是(  )
A.1AB.2AC.3AD.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保温瓶中盛有半瓶0℃的水,现将温度为-10℃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盖,将会发生的现象(  )
A.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B.水和冰的温度都不变
C.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D.水和冰的质量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学习小组在做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时,每次都将橡皮筋拉长到同一个位置,这是为了使每次实验中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