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用漆包线绕成矩形线圈,将线圈两端的导线拉直并用刀将漆全部刮掉,作为转动轴,将线圈放在金属支架上,在它下面放一块小磁体,用纸做一个小风车固定在转动轴上,将装置与小量程电流表相连,使小风车转动,可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说明电路中有电流产生,此过程中_____能转化为电能;若将电流表换成干电池接入电路,线圈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持续转动。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同学分别用质量相同的铝板、铜板制作容积相同的两只模型船,它们都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乙(填“>”、“<”或“=”);它们能运载水的最大质量关系是m甲m乙(ρ铝<ρ铜)(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同一枚新鲜鸡蛋分别浸入盛有水和盐水的容器中,静置一会儿,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
B.左图中鸡蛋对杯底一定有压力
C.两种情况下鸡蛋所受的浮力相等
D.往浓盐水中再加一些盐,鸡蛋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比原来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工厂里的冷却塔常用水作为冷却介质
D.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水的温度高于煤油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钩码重/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绳端的拉力/N | 绳端移动的距离/m | 机械效率 |
1 | 4 | 0.10 | 1.8 | 0.3 | |
2 | 6 | 0.10 | 2.5 | 0.3 | |
3 | 6 | 0.15 | 2.5 |
(1)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重力变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做“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时,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换用不同的导体做实验时,得到如下几组电流数据:
(1)为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用导线______、导线______进行实验。
(2)为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用导线______、导线______进行实验。
(3)为探究电阻与____________有关系,应选用导线A和导线______进行实验。
(4)该实验中所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将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那么,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在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B.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不相等
C.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D.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试验中,马刚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
实验记录如表:
序号 | 速度 | 钩码总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 |
1 | 0.2 | 2 | 0.1 | 0.8 | 0.3 | 83.3 |
2 | 0.2 | 3 | 0.1 | 1.1 | 0.3 | ① |
3 | 0.4 | 2 | 0.2 | 0.8 | 0.6 | ② |
(1)将实验序号2、3所对应的机械效率填入相应表格中的空白处①;② .
(2)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在滑轮组的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时,机械效率与无关.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应 , 钩码应上升;将图中钩码减少一个,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根据图中可知,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__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在C点时的内能,理由是________;
(2)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的比热容分别为C1、C2,则 C1:C2=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