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为了研究圆柱体在浸入液体过程中测力计示数F的变化情况,某实验小组选用一个高H为0.10米的圆柱体和分别盛有甲、乙和丙三种不同的液体(已知ρ>ρ>ρ)的三个相同容器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先将圆柱体挂在测力计下,置于液体甲的液面上方,从其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为0.02米时开始缓慢下降,读出不同距离h所对应的测力计示数F,并将h和F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先后换用液体乙、液体丙重复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中.
表一:液体甲
 实验序号 h(米) F(牛)
 1 0.02 22.0
 2 0 22.0
 3 0.02 21.0
 4 0.04 20.0
 5 0.06 19.0
 6 0.08 18.0
 7 0.10 17.0
 8 0.12 
 9 0.14 17.0
表二:液体乙
 实验序号 h(米) F(牛)
 10 0.02 22.0
 11 0 22.0
12 0.02 21.2
 13 0.04 20.4
14 0.06 19.6
15 0.08 18.8
16 0.10 18.0
17 0.12 
18 0.14 18.0
表三:液体丙
 实验序号 h(米) F(牛)
 19 0.02 22.0
20 0 22.0
21 0.02 21.4
22 0.04 20.8
23 0.06 20.2
24 0.08 19.6
25 0.10 19.0
26 0.12 
27 0.14 19.0
(1)实验序号8、17、26所空缺的数据分别是17.0、18.0、19.0.
(2)根据每次实验的记录,分析F和h的关系,可初步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4、5、6与7的数据中测力计的示数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液体甲的过程中,在浸没之前,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的增大而减小.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12、21的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在浸入不同种液体的过程中,在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测力计示数F越小.
(3)另一小组同学在看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后,对本次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规格作出以下几种判断:
A.圆柱体高H等于0.10米
B.圆柱体高H小于0.10米
C.圆柱体高H大于0.10米
D.圆柱体浸入液体前,液面到容器底部距离小于0.14米
E.测力计与圆柱体之间绳长至少为0.04米
以上四个判断中可能正确但无法确定的是D,一定正确的是A、E(选填“A”、“B”、“C”、“D”、“E”)

分析 (1)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所给数据找到,第8、17、26次实验都是物体浸没液体之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a)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实验序号3、4、5、6与7,圆柱体没有全部浸入以前,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的增大而减小.
(b)同一圆柱体在浸入不同种液体的过程中,在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测力计示数F越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是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时测力计示数F的变化得出的,据此得出符合的数据.
(3)根据测力计示数F的变化得出圆柱体在液体中的浸入状态,即可判断圆柱体的高度和液体的深度;注意实验时测力计是不能进入液体.

解答 解:
(1)第8、17、26次实验都是物体浸没液体之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于物体浸没液体之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17.0N、18.0N、19.0N.
 (2)(a)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实验序号3、4、5、6与7,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小于圆柱体的高,即圆柱体在浸没之前,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的增大而减小.
(b)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在浸入不同种液体的过程中,在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测力计示数F越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是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时测力计示数F的变化得出的,符合这个条件的数据是3、12、21(或4、13、22或5、14、23或6、15、24).
(3)①由于三组数据都是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0.10cm测力计示数F相等,且由于h均匀增大,测力计示数F均匀减小,故圆柱体的高度一定等于0.10m,故A一定正确,B、C一定不正确;
②由数据可知:浸没后液体深度的深度达到0.14m,则液体的深度应大于0.14m,由于圆柱体浸入时液面高度会升高,所以,在圆柱体浸入液体前,液体深度(即液面到容器底部距离)可能小于0.14m,故D可能正确但无法确定;
③由于当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为0.14m时,测力计不能进入液体,而圆柱体的高度等于0.10m,故与圆柱体之间绳长至少为0.14m-0.10m=0.04m,故E一定正确.  
故答案为:(1)17.0;18.0;19.0;
(2)(a)在浸没之前,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的增大而减小;
(b)3、12、21;
(3)D;A、E.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出实验结论的能力,以及对实验设计的能力,以及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熟练运用能力.是中考的常见题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AB=s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F所做的功及其功率(  )
A.AB段与CD段做的功一样多B.AB段的功率比CD段的功率大
C.AB段做功较多D.CD段做功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009年12月14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动车将开通运营,全长484.5公里.从郑州到西安如果需要2小时,那么,该动车组运行的速度要达到67.29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镜面,光将沿OB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若将AO向ON靠近,则OB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ON.
(3)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的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请你在虚线框内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
(4)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下列实验现象中,图甲能够说明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图乙能够说明液体分子的扩散现象;生活中还有汽车启动时,我们能闻到汽油味和桌上放着炒芹菜,我们能闻到芹菜味的现象(各举一例即可)能够说明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是可以扩散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某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了0.5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20min内到达目的地,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小明家的屋顶上有一水池,他设计了一种自动测量水池内水位高低的装置.如图所示,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水位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知道水池内水位的高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位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B.AB应是金属杆
C.AB与浮标的连接可用软绳D.R在电路中起保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所示,汽车在转向前,司机会拨动方向盘旁边的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横杆就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填电路元件),小明发现如果其中一个灯损坏时,另一个转向灯也能正常工作,则同侧的两个转向灯是并联接在电路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1531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