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十七世纪,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日光的色散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棱镜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分析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 解: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颜色组成.
故答案为:牛顿;折射.

点评 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该知识点经常与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判断相联系,所以我们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与该块知识的结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在研究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的电路中,若测得A、B、C三处的电流分别是IA、IB、IC.电流表接在B处,指针在E处;接A处,指针在F处,则IA=1.5A,IB=0.5A,IC=1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受到重力作用,而这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简称为物重,在实验室,我们可以借助于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凝固点是230℃.
(2)锡的熔化用了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3)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
B.安装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交流电源
E.取下纸带
F.断开开关
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ABDC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班级文艺活动中,王静同学为大家表演了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演奏前,她先细心地旋动了前上方的两个旋杆进行调试,演奏时她一边拉弓一边用左手手指不断地上下按弦,演奏出优美的乐曲.李聪在听的同时提出了疑问:“二胡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的乐曲呢?”
演奏结束后,李聪仔细观察了二胡,发现二胡上有两根粗细不同的弦,旋杆可调节弦的松或紧.结合王静演奏时手指按弦的动作,他猜想:二胡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可能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不同有关.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他决定用实验来验证,通过与同学讨论并综合考虑,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找粗细不同的两根约1.5m左右的弦,尼龙绳也可以,一端绕接在桌腿上,另一端用钩码挂住,可以改变弦的松紧,为了不使弦紧贴桌面,用A、B两个小木块将弦支起,接着他开始进行实验.
保持弦的松紧程度和粗细不变,改变A、B间的距离,即改变弦发音部分的长度,弹拨弦的中部,听一听,发现长的弦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
保持A、B间的距离及弦的粗细不变,增加悬挂的钩码,将弦拉紧些,再弹拨一下,听一听,发现拉得紧的弦发出的声音比较尖细.
保持A、B间的距离不变,松紧程度也不变,改变弦的粗细,弹拨后听一听,发现细的弦发出的声音比较尖细.
李聪和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论证,找到了使二胡发出不同音调声音的原因.
(1)得到的实验现象.
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
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
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2)根据实验结论,在王静演奏二胡时,为了使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她的左手手指应沿着琴弦由由上往下移动.(填“上往下”或“下往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四个电路图中,当开关闭合时,两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清晨草地上的露B.山上冰雪消融汇成小河
C.房屋瓦片上的霜D.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明用两节干电池和一个灯泡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用来探究铅笔芯AB的导电性.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能发出微弱的光,这说明有电流通过灯泡,当P向右移动时灯泡亮度增大,这个实验可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