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小刚进行如图所示“电流做功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探究.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过程,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若电流做功多少用“W”表示,公式:W=UIt.闭合开关S后,观察得电压表示数3V和电流表的示数0.4A,时间5s内电流做功6J.

分析 这是考查电功的影响因素的实验题,本实验中,电流做功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影响电功的因素有:电压、电流、通电时间.公式为W=UIt,据此可计算做功的多少.

解答 解:由图可知: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最终将重物提升,这一过程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流做功多少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有关,所以公式为W=UIt;
电流做的功:W=UIt=3V×0.4A×5s=6J.
故答案为:电;机械;UIt;6.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功的测量实验,注意实验中的能量转化,熟知电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是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B.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C.该方法使石头裂开后,石头的密度减小
D.该方法使石头裂开后,石头的密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所示实验中,我们看到塞子从试管口跳出,这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塞子的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收尾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同学们于是选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探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获取证据】相关测量数据见表:
小球编号12345
小球质量m(g)255545
小球半径r(m)0.050.050.100.250.15
小球的收尾速度v(m/s)1640101.6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该实验条件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拓展应用】
(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40m/s.
(3)请你结合上述探究,解释“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比打开降落伞前收尾速度小”的原因是打开降落伞后半径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首先在光具座上正确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成的是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3)若将凸透镜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物体遮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像也只剩一半
B.不可能成像
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
(4)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5)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选填“>”、“<”或“=”)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用L0、L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脱排油烟机B.锅炉液位计C.吸盘挂钩D.拔火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质量为1千克的木块漂浮在水中,则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为9.8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若用力将木块全部摁入水中,那么它受到水的浮力将变大(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教室中的照明灯与控制它们的电键是串联(选填“串联”或“并联”)连接的;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的科学家是欧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丽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的目的是方便确定像的位置,此实验应在较暗(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
(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反射(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靠近(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 (填“实”或“虚”)像.
(5)若实验中把蜡烛B贴着水平台,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跟水平台不垂直(或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