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分析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答 解: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故C正确;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变小了,粉状仍是固体小颗粒,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相关说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1)建筑工地上有一台大型汽车吊,把100t建筑材料从地面吊到15m高处,汽车吊做的有用功为1.5×107J.在这过程中,汽车吊消耗柴油的质量为2.0kg,则完全燃烧2.0kg柴油释放的内能为8.6×107J,该过程中汽车吊的效率为17.4%.(柴油的热值为q=4.3×107J/kg,取g=10N/kg)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kg的初温为20℃的水,吸收了7.0×105J的热量后,水温度升高了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有茶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同学在做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1所示的位置,于是他立即断开开关.则:
(1)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所选量程偏小.
(2)该同学为了完成实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将电流表改接0~3A的量程.
(3)改正错误后,该同学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的读数是1.8A,请你在图中画出指针的位置.

(4)将电流表分别接在图2所示的串联电路a、b、c、d处,测得电流分别为Ia、Ib、Ic、Id,则它们的关系是:Ia=Ib=Ic=Id.由此可得结论: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5)将电流表分别接在图3所示的串联电路a、b、c处,测得电流分别为Ia、Ib、Ic,则他们的关系是:Ic=Ia+Ib.由此可得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乘电梯上升的站着的乘客相对地面是运动,相对电梯厢是静止.如图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空,轰油-6加油机模拟空中加油状态.飞行时,轰油-6加油机与2架歼10战机是相对静止(“运动”或“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屏(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v=$\frac{s}{t}$进行测量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2)根据图中将下表数据填完整:
路程(cm)运动时间(s)速度(m/s)
SAC=9tAC=v1=
SAB=4tAB=v2=
SBC=tBC=v3=
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铜丝不易被拉断,而面条一拉就断,这是因为(  )
A.面条分子间没有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
B.面条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没有斥力
C.面条比铜丝软
D.面条、铜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和斥力,面条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铜丝分子间的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A点的人想要看见隔壁的人的活动,请你替他想个办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