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相同.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摩擦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D
A.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分析 (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到达水平面时,小车速度相同.
(2)分析图示情景即可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解答 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保证摩擦力对小车运动距离的影响,小车应从斜面同一高度上由静止滑下,使其到达斜面的初始速度相等.
(2)小车速度减小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板的摩擦力最小,小车速度改变的最慢,滑行距离最远.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到:若水平面光滑,没有摩擦力,物体将沿平面永远运动下去;牛顿就是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到了牛顿第一定律,故D正确.
故答案为:(1)相同; (2)木板;  摩擦;(3)D.

点评 本题考查理想实验,应理解理想实验的控制变量法,同时体会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外推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南平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B.南平盛夏室外最高温度可达38℃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5℃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济宁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政策,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B.自行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增大座垫面积能减小对人的压强
D.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将一小球竖直上抛出,若在小球上升至最高点速度为零的同时,小球所受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  )
A.立即静止B.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C.落回地面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2017年5月C919飞机在浦东机场第四跑道成功起飞,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取得重大历史突破.飞机的机翼通常做成下表面的形状凸起(选填“平直、凸起、凹陷”).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空气流速大,气压小.这样上下方形成压力差,产生升力.当升力重力时,飞机就能起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放假时小泽一家人去公园游玩,看到如图所示的新型太阳能电动三轮观光车,该车的整车质量为400kg.
(1)若车上人的总质量是350kg,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5m2,则观光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多少,压强又是多大?
(2)观光车以5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5min内做了3×105J的功,则观光车的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同的A、B两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物质A的比热容大于物质B的比热容
B.T2一定是物质B的沸点
C.物质B一定是晶体,物质A一定不是晶体
D.t1-t2时间内物质B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菜刀钝了,磨一磨B.将书包带做得宽一些
C.在坦克轮子上安装履带D.铁轨铺设在枕木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另U放人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
(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应改为等质量;
(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情况.
(4)下表是小明实验时获得的实验数据:
物质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
15255
煤油15355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水的吸热能力强初步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