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小明选择了5Ω、10Ω、20Ω三个不同电阻进行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完成的电路完成,且使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实验中小明先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把电流表的示数填在表一中,然后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20Ω的电阻,将相应的电流表示数也填在表一中.
表一
电阻R/Ω51020
电流I/A0.40.30.2
表二
电阻R/Ω51020
电流I/A0.40.20.1
小明的错误做法是没有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改正错误后,小明记录实验数据如表二,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结合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小明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是40Ω.
(5)实验中小明却发现不用电流表,借助一个已知电阻R0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也能得出正确结论,他设计电路如图丙所示,请你将小明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闭合开关S后:
①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1处,将滑片滑到某一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1
②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2处,保持滑片位置不动,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I=$\frac{{U}_{2}-{U}_{1}}{{R}_{0}}$.更换电阻R后,应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1处,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1,再重复上述的操作.

分析 (1)由图甲,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即电阻变小;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根据表中数据,可分析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关系;
(4)根据表格中数据,用公式U=IR计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时,所需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最大,结合欧姆定律的知识计算得出;
(5)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电流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间接得出.再控制好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

解答 解:
(1)该实验中,电压表测电阻R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与R串联,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即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所以应把变阻器右下角接线柱接入电路.如图所示: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而实验中,三次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1=I1R1=5Ω×0.4A=2V;U2=I2R2=10Ω×0.3A=3V;U3=I3R3=20Ω×0.2=4V;
可见,小明改换了电阻之后,并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因此这一做法是错误的.
(3)改正错误后,分析表二数据可以得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电阻两端的电压UR=I1R1=5Ω×0.4A=2V;
根据串联分压知识可知,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为20Ω时,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1A,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R=$\frac{{U}_{滑}}{I}$=$\frac{6V-2V}{0.1A}$=40Ω.
(5)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设计如图丙的电路图;
①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1处,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两端的电压,将滑片滑到某一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1
②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2处,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R和R0两端的总电压,滑片位置不动,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与电阻R0的电流相同;
根据串联分压,R0两端的电压为U2-U1,则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I=$\frac{{U}_{2}-{U}_{1}}{{R}_{0}}$.
更换电阻R后,应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1处,并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即应该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然为U1,再重复上述的操作.
故答案为:(1)见上图;
(2)没有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40;
(5)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2处,保持滑片位置不动,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frac{{U}_{2}-{U}_{1}}{{R}_{0}}$;U1

点评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考查了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路故障的判断和实验的改进等.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1897年美国科学家汤姆逊研究真空管的阴极发出的射线,发现这种射线是从原子内部发出的一种带负电的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电子,这种微粒的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frac{1}{1837}$倍,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从实验中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质量跟质子差不多,这种粒子叫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A是底面积为5cm2、高为6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计算过程中,g取10N/kg).
(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A逐渐浸入液体中,直到物体的下表面与烧杯底部将要接触时为止,在此过程中,小明记下了物体的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图象.
(2)物体浸没前,随着浸入液体中深度的逐渐增加,物体所受的浮力增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
(3)由图象可知:物体重为2.4N;还可求出烧杯中液体的密度为2×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汽车已进入百姓家庭,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好坏倍受人们关注.在汽车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能量的有效利用,又要考虑发动机的冷却问题.[汽油热值为4.6×107 J/kg,汽油密度为0.7×103 kg/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为了防止发动机过热,汽车的冷却系统常用水的循环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5kg水在冷却系统中温度升高5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5L汽油在汽车发动机汽缸内燃烧15min,可以释放出多少能量(假设汽油完全燃烧)?若发动机输出的功率为3×104 W,则此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汽车发动机效率的计算结果精确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
表格
图象
实验次数物体m/gV/cm3$\frac{m}{V}$/(g•cm-3
1铝块127102.7
2铝块2202.7
3铁块179107.9
4铁块2158207.9

结论
方法
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不同.
②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b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③由上述实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
讨论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运用了排水法.首先在量筒中导入适量的水,请用物理语言描述适量的含义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石块的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石块的体积V/cm3石块的密度
ρ/(kg•m-3
50202.2×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温水箱温控电路(设环境温度不高于20℃),由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工作电路中的电热器上标有“220V 2000W”的字样;控制电路中热敏电阻Rt作为感应器探测水温,置于恒温水箱内,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R1为滑动变阻器.电磁铁产生的吸引力F与控制电路中电流I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衔铁只有在不小于3N吸引力的作用下才能被吸下.闭合开关S(不计继电器线圈的电阻).

(1)用电热器给恒温箱中100kg的水加热,正常工作20min时,水温由20℃升高到25℃,在此过程中,电热器消耗的电能是多少?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电热器的加热效率是多少?
(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R1=280Ω,为了把温度控制在25℃左右,设定在水温低于25℃时自动加热,在水温达到25℃时停止加热,求控制电路中的电源电压U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除了图中器材外,还提供了砝码,和足够的水(密度为ρ),测量某品牌提供给学生的牛奶密度.简要写出合理方案(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并用题目所给及所测出的物理量推导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