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R/Ω | 5 | 10 | 20 |
电流I/A | 0.4 | 0.3 | 0.2 |
电阻R/Ω | 5 | 10 | 20 |
电流I/A | 0.4 | 0.2 | 0.1 |
分析 (1)由图甲,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即电阻变小;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根据表中数据,可分析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关系;
(4)根据表格中数据,用公式U=IR计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时,所需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最大,结合欧姆定律的知识计算得出;
(5)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电流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间接得出.再控制好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
解答 解:
(1)该实验中,电压表测电阻R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与R串联,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即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所以应把变阻器右下角接线柱接入电路.如图所示: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而实验中,三次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1=I1R1=5Ω×0.4A=2V;U2=I2R2=10Ω×0.3A=3V;U3=I3R3=20Ω×0.2=4V;
可见,小明改换了电阻之后,并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因此这一做法是错误的.
(3)改正错误后,分析表二数据可以得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电阻两端的电压UR=I1R1=5Ω×0.4A=2V;
根据串联分压知识可知,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为20Ω时,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1A,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R滑=$\frac{{U}_{滑}}{I}$=$\frac{6V-2V}{0.1A}$=40Ω.
(5)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设计如图丙的电路图;
①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1处,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两端的电压,将滑片滑到某一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1;
②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2处,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R和R0两端的总电压,滑片位置不动,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与电阻R0的电流相同;
根据串联分压,R0两端的电压为U2-U1,则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I=$\frac{{U}_{2}-{U}_{1}}{{R}_{0}}$.
更换电阻R后,应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1处,并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即应该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然为U1,再重复上述的操作.
故答案为:(1)见上图;
(2)没有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40;
(5)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2处,保持滑片位置不动,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frac{{U}_{2}-{U}_{1}}{{R}_{0}}$;U1.
点评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考查了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路故障的判断和实验的改进等.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 B. |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 ||
C. |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 D. |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表格 图象 |
| ||||||||||||||||||||||||||
结论 方法 | 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不同. ②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b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③由上述实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 | ||||||||||||||||||||||||||
讨论 | 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运用了排水法.首先在量筒中导入适量的水,请用物理语言描述适量的含义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