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演绎式探究--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用物理量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的改变量与发生改变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加速度.通常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速度的该变量,t表示时间,则a=$\frac{△v}{t}$.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的加速度大小与它所受的作用力F和质量m的关系是a=$\frac{F}{m}$,则a与m的关系可用图中的图线乙表示.
(2)物体由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一个小球从高度为h的位置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所用的时间为t.推理证明:t=$\sqrt{\frac{2s}{g}}$.

分析 (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表示出加速度;根据a=$\frac{F}{m}$得出a与m的关系,与图中的图线比较判断即可;
(2)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gT2即可求解;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解答 解:(1)物体速度的改变量与发生改变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加速度,已知速度的变化量为△v,时间的变化量为△t=t,则a=$\frac{△v}{△t}$=$\frac{△v}{t}$;
根据a=$\frac{F}{m}$可知:在F一定时,a与m成反比例的关系,而图象中乙是表示的反比例函数,所以,a与m的关系可用图中的图线乙表示.
(2)一个小球从高度为h的位置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所用的时间为t,通过的路程为s.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g,则根据a=$\frac{△v}{t}$可知:s=$\frac{1}{2}$gt2
所以,t=$\sqrt{\frac{2s}{g}}$.
故答案为:(1)$\frac{△v}{t}$;乙;(2)如上证明.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直接应用,能根据s=$\frac{1}{2}$gt2求解时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一般而言,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观察或测量的.其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根据对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陈述,回答下面问题:
(1)小红在学习电阻时,提出的问题是:“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提出的问题不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选填“是”或“不是”).
(2)小明在做“水果电池”的实验:他将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柠檬中,并将铜片和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如图所示;然后,他将其中一个电极的材料由锌片换成铝片,另一个电极的材料不变,同样连接到电压表,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请根据以上的实验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水果电池”电压的大小与电极的材料有关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把两根铜丝和一根铁丝与灵敏电流计串联成闭合电路,然后把铜丝和铁丝的一个连接点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保持低温,另一个连接点放在火焰上加热,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表明这时闭合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塞贝克把这种电流叫做“热电流”,把这种电路叫“热电偶电路”.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模拟塞贝克实验,探究了决定“热电流”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测得了电流的大小与温差关系的一组数据:
两接点间的温差/℃01100200300500
电路中的电流/10-1A0.000.010.641.422.294.17
请根据以上资料和数据说明:
(1)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电信号,产生热电流的条件是用不同金属丝组成闭合回路;两连接点之间有温度差.
(2)根据热电流的特点,猜想并写出热电偶电路的一种应用制成温度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科在江边游玩时,发现江面上离岸较远的树叶漂得较快,离岸较近则漂得慢一些.小科决定对此进行探究,他提出的问题是:是不是离岸越远,江水的流速越快?他选择了一处江面较宽的A地,在船工的帮助下用流水测速仪测出了离岸不同距离的水流速度,并绘制了乙图(黑点表示离岸距离不同所测得的水流速度).

(1)从乙图可知,水流速度与离岸距离的关系式v=0.5s.
(2)为使结果更具科学性,你对小科的探究过程有何改进建议:再选不同的地方进行测量.
(3)保证水深前提下,你认为实验结果对江河中行船有什么指导意义:当顺水行船时,应在远离河岸;当逆水行船时,应靠近河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如下:相同条件下取形状相同,质量分别为1克、3克、8克的A、B、C三个空心物体,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测出物体在空中自由直线下落时的距离和时间;并分别画出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对应曲线1、2、3如图所示.分析图中的曲线l、2、3,可发现物体在开始下落阶段的速度是变化的,最后阶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测出物体A在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分析图中的图线1,推算表格中x的值应为1.937米.
时间t/秒0.00.40.81.21.62.0
下落距离s/米0.0000.0360.4670.9571.447
(2)分析比较图线l、2、3,在最后阶段匀速下落过程中,三次所受的阻力之比为1:3:8.
(3)以上探究我们用到控制变量法,下面选项中也用到该方法的是BD.
A.用磁感应线来表示磁场方向和强弱      B.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探究
C.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做“探究充满水的玻璃管中蜡块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若以蜡块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时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方案是:选取蜡块运动一段路程后的O点作为计时起点,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20cm做一标记(如图甲),用秒表测出蜡块通过每个区间所用的时间,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乙中画出蜡块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蜡块上升一段路程以后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区间s/cm0-2020-4040-6060-80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10.2109.910
(3)熊爱华的实验方案如下,将米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黏玻璃管放置,拍摄蜡块运动的视频,在视频中每隔10s截取蜡块的位置图片,合成了丙图所示的图片(与频闪图片原理相同),由图片可知,蜡块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1.82cm/s.
(4)对于小明和小华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小明方案中,每个区间的距离必须相等
B、小明方案中,若从O点起每隔10cm做一标记测的出的运动规律更接近蜡块试剂运动情况
C、与小华方案相比,小明的方案中时间测量的误差比较大
D、与小明方案相比,小华的方案能反映蜡块全程的运动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华要测量一个电源的电压(电压保持不变,约为18V),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待测电源;一个电压表(量程0~3V);一个电流表(量程0~100mA);四个阻值已知的电阻,分 别为及R1 (10Ω)、R2(20Ω)、R3(60Ω)和R4(80Ω); 一个开关及若干导线.请合理选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电源电压.要求.
(1)在虚线框内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电路中的电阻最多选用两个)
(2)实验中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是电阻R1两端电压U1
(3)写出电源电压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U=$\frac{{R}_{1}+{R}_{3}}{{R}_{1}}$U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光通过透明物质时,光的强度会减弱,透过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是该物质的透光率.某同学猜想液体的透光率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为了探究“液体透光率与液体深度是否有关”,实验器材有:足量的水,玻璃容器、光源、光屏各一个.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实验中通过往玻璃容器中加减液体改变液体的深度,通过观察光屏上的光点的亮度判断透光率的大小.
(1)实验时,光屏上的亮点越亮,说明液体的透光率越大.
(2)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如果用能测出光的强度的传感器进行该实验,通过测量入射和透过光的强度计算出液体的透光率.但是这样测出的透光率会与该液体的真实透光率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光从通过液体射出后,还要通过玻璃容器才能射到光屏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30圈,如图所示,线圈长度是5.00cm,金属丝直径是0.17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