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frac{s}{t}$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40.0 cm,tBC=1 s,vAC=0.3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越度vAC偏大(填“大”或“小”).
(5)通过实验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时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3,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v2>v3>v1

分析 (1)要测量速度,根据v=$\frac{s}{t}$就要测出路程和时间;
(2)斜面斜度过大、小车下滑快,不好测量时间;过小,小车滑不动;
(3)读出AB、BC、A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每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判断小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
根据v=$\frac{s}{t}$,相同的路程,测量时间小,则计算的速度偏大;
(5)根据小车下滑过程中匀速速度的变化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本实验的原理为v=$\frac{s}{t}$;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由图可知:sAB=4.00dm═40.0cm=0.400m;sBC=5.00dm=0.500m,sAC=9.00dm=0.900m;tAB=2s;tBC=1s;tAC=3s;
vAB=$\frac{{s}_{AB}}{{t}_{AB}}$=$\frac{0.4m}{2s}$=0.2m/s;vBC=$\frac{{s}_{BC}}{{t}_{BC}}$=$\frac{0.5m}{1s}$=0.5m/s;vAC=$\frac{{s}_{AC}}{{t}_{AC}}$=$\frac{0.9m}{3s}$=0.3m/s;
(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frac{s}{t}$算出的速度偏大;
(5)由(3)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加快,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
故答案为:
(1)v=$\frac{s}{t}$;
(2)小;
(3)40.0;1;0.3;
(4)大;
(5)v2>v3>v1

点评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知道实验原理并且熟悉实验中器材的组装和使用,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能从图中读出三个过程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丹麦的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生磁,将一根电流方向向右的直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小磁针逆时针偏转;如将一根电流方向向右的直导线悬挂起来放在条形磁体上方,你推断直导线顺时针(选填“逆时针”“顺时针”)偏转,推断的依据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露说的正确,它出生时要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为锻炼身体,小明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拉力计,图甲是原理图.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P与R1间的摩擦不计).定值电阻R0=5Ω,a、b是一根长为5cm的均匀电阻丝,阻值Rab=25Ω,电源电压U=3.OV,电流表的量程为 O~0.6A,当不拉拉环时,金属滑片P刚好处于a端.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小明在电路中连入RO的目的是防止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
(2)小明将电流表的表盘改为拉力计的表盘,当不拉拉环时,拉力计表盘上的零刻度应标在电流表表盘的0.1A处.
(3)通过计算说明,电流表表盘的0.3A处应标200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换算单位: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36km/h,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对焦耳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内能
B.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成正比
C.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D.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不一定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假设下列物体在某种力突然消失时,描述的现象发生正确的是(  )
A.假设物体间所有摩擦力突然消失,则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假设在天宫一号太空舱中工作,重力消失,不能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C.假设反作用力消失,人脚用力蹬地就可以离开地球
D.假设所有力都消失,水平抛出去的铅球飞行轨迹将是直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小明和他的同学利用如图1a所示的实验装置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请你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小组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1b所示.由图象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人们利用当u=15cm时的成像原理制成了幻灯机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小,像距的变化情况是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小组用两支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1c所示位置,两支蜡烛的连线AB与过凸透镜的中线垂直,则光屏上C、D两处所成像的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用一块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C(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2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靠近(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此实验说明了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而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被称为夸克粒子组成.我们知道,当一列火车迎面开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升高,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就明显降低,这叫多普勒效应,光同样有多普勒效应,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光波的频率在变小,星系在远离(“远离”或“靠近”)我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