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B. 固体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C. 分子间没有间隙 D. 液体分子间没有引力

【答案】A

【解析】分子动理论指: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BD错误;固体和液体能被拉伸,也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如图所示完成了如下实验.

(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分度值为cm).

路段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cm/s)

AB

40.0

2

20.0

BC

50.0

AC

90.0

3

30.0


(2)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 (填越来越快或者越来越慢)
(3)斜面选择的倾斜度不能过大,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上海卷】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发现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已知电阻R1、滑动变阻器R2中仅有一个出现了故障。

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接着,移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只观察到一个电表的示数发生了改变,则故障一定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列现象中,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的是

A. 橡皮筋被拉长

B. 钢尺子被压弯了

C. 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

D. 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百色卷】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某小组的实验电路如图1甲所示

1本实验是根据 算出电阻Rx的阻值

2由两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源两端电压大约是 V

3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滑片放在其最端 选填“左”或“右”,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有示数,初步检查确认,接线完好和两个电表无故障,则发生故障的元件应是 选填“电源”、“电阻Rx”或“变阻器”).

4排除故障后,经过多次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数据序号

1

2

3

4

5

电压U/V

075

10

15

20

25

电流I/A

009

014

022

028

032

①为减小实验误差,小明依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做法进行了如下运算

Rx=≈738Ω,由此得电阻Rx=738Ω这样的算法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小芳把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得到各图乙所示的U﹣I图象由图可得电阻Rx= Ω

5由于没有电压表,小红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电阻R0=20Ω,电流表A1A2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个电流表指针均煸转了相同的角度,如图2乙所示,则通过电阻Rx′的电流是 ARx=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段时间后变干了,这属于汽化现象

B. 炎热的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会就变成了水,这属于液化现象

C. 寒冷深秋的早晨,野外草木的冰霜,这属于凝固现象

D. 在干燥的天气,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就不见了,这属于升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买了一张列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间往返的D31和D32次动车的运行 时刻表如图所示.他了解到D31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D32次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趟,已知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63km. 求:
(1)D31、D32次列车运行时间是不同的,其时间差为多少?
(2)计算D31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若小明计算了他所乘坐的这趟D32次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的平均速度是 140km/h,则该列车晚点了多长时间?

车次

到站、发车

北京南

泰山

南京

上海

D31

到站时间

16:33

19:12

21:23

发车时间

11:05

16:34

19:14

D32

到站时间

20:48

17:12

12:40

发车时间

17:14

12:42

10: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

A. 电风扇吹出的是冷气

B.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C.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D.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速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