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

B.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大

D. 15Hz的声音只要响度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答案】C

【解析】由图知道,蝙蝠不能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故A错误;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0~120000Hz,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人只能听到蝙蝠发出的部分频率的声音,故B错误;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0Hz,所以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故C正确;振幅足够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15Hz的声音人耳是不能听到的,故D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如图所示。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

(2)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_(填“大”或“小”)。

(4)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高0.5℃,当该物体的温度降低10℃后,再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却偏低0.5℃.

①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降低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偏高或偏低多少℃?

②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和沸水温度,两者的示数相差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天雷雨交加,同学们在物理实验室中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小单同学看见一个闪电尖叫起来,小挺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4s听到了雷声.小挺同时也观察了实验室的温度计,室温为15℃,他们经过计算安慰小单同学,打雷处离他们很远,不要怕.

(1)求出打雷处离他们距离为多少?

(2)已知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探究小组同学们都没有听到小单的尖叫声的回声,请你计算实验室墙壁离同学们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

(3)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回声测声速.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们173m,经过1s听到了回声,则此时声速为多少?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求出当时的气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灯L标有“6 V 3 W”字样,电源电压恒为6 V,定值电阻R=6Ω,设灯L的阻值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求:

1)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2)只闭合S1S3时,电阻R60 s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要使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小(且电路电流不为0),各开关的合闭情况应如何?此时的最小电功率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额定电压为220V的理发用电吹风的典型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后可以发热,电动机通电后可以送风,且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20W

1)要送冷风,选择开关应放在 位置;要送热风,选择开关应放在 位置.(填“A”“B”“C”

2)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送冷风时,通电8min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

3)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送热风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560W,则电热丝R的阻值应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

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频率高于________ 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 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2)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__________

A. 眼睛 B. 耳朵 C. 鼻子 D. 嘴巴

(4)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________ 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________ m;

(5)图丙p1、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 , 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

A. 静止 B. 向左运动 C. 向右运动 D. 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________(选填:同一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 ________(选填:同一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 ________(选填:同一不同)高度处释放;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物体将 ________

(3)在上述(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W1 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W2

(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 , 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 ________

(5)小宇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 ________.(图中的黑点表示小红同学)

(6)小宇在做乙图所示实验中,在斜面底端放置木块的作用是________小球和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将 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