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当用一个物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个物体(  )
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以上说法都错误

分析 (1)验电器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2)正、负电荷接触时会发生中和现象.

解答 解:由题知,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
若用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金属球时,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会增大;若用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金属球时,验电器的正电荷与物体带的负电荷发生中和现象,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会减小;若物体不带电,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不发生变化,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负两种电荷和验电器用途、原理及其使用特点的了解,知道正、负电荷会发生中和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
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
120.051.00.1566.7%
240.051.70.1578.4%
360.050.15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2.4,编号②处数据应为83.3%.
(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
(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阅读《核电站》,回答问题.
                                                                          核电站
      核电站和原子弹都是采用核裂变的方式制造能量的.在原子弹中,对这种“链式反应”是不加任何控制的,因此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的爆炸,并会产生明显的烟雾及气体组成的蘑菇云.核电站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浓度比原子弹中的核反应材料低,按程序正规操作一般不会发生核爆炸.
       核电站将核燃料棒或核燃料芯块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并将它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圆顶状的反应堆中,核燃料棒发生裂变并释放出热能,然后利用这些热能生成蒸汽,蒸汽被引入到一个独立的建筑物中驱动汽轮机进行发电工作.

(1)核电站利用是核裂变来发电的.(选填“聚变”或“裂变”)
(2)水在蒸汽发生器中,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3)有人认为核能的使用能够节约正在被耗尽的化石燃料,有人认为继续研究发展核能可能暂时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但是世界上铀的含量是有限的,而且核电站会产生放射性高,持续几千年的废料.面对有关核的争议,请简述你的看法目前来看,核能的发展还是很有其必要性的,但从长远看,人类还需要研究和开发安全的、可替代的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死海”是著名的咸水湖.根据对如图所示的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死海”海水的密度比一般水的密度大
B.“死海”海水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C.“死海”海水中氯化钠溶液已经达到饱和
D.“死海”中漂浮的人受到的浮力等于他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老师上课表演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图甲所示,老师在集气瓶中加入两种物质混合后,把鸡蛋放在瓶口,一会儿鸡蛋就掉进瓶中.根据你学的知识解释鸡蛋被集气瓶吞掉的原因是瓶内气压降低,小于大气压,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造成这一原因的情况很多,举一例把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瓶中.若使上面的这种变化发生在盖紧盖子的软塑料瓶中,如图乙所示,会发生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入射到镜面,若使入射角增大10°,则(  )
A.反射角是40°B.反射角增大10°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20.用光路图作出物体AB经小孔O在屏幕M上所成的像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5.2m=5.2×100=520cmB.5.2m=5.2×100cm=520cm
C.5.2m=5.2m×100cm=520cmD.5.2m=5.2÷(1000km )=5.2×10-3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所示,三个物体叠放着,当作用在B物体上的水平力F=2N时,三个物体均静止,则物体A与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0N,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N,C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