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测量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测量仪器有不同的用途,请观察下列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乙实验读数时的错误和丁实验中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乙图:把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丁图:用电流表测通过灯泡的电流.
(2)写出甲图中的测量结果是1.65cm,若现需测物体运动速度,还需添加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3)每种测量仪器都有其使用要求,请写出规范使用乙、丙两图中所用的两种测量仪器的要求的相同点.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至少写出两条).

分析 (1)温度计在读数的时候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电流表表盘的符号是A,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速度的公式v=$\frac{s}{t}$可知测物体运动速度的器材.
(3)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要看清使用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解答 解:(1)乙实验读数时把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了出来读数;根据题中提供的情景可知,丁实验中用电流表测通过灯泡的电流;
(2)由图甲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1.6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65cm;根据速度的公式v=$\frac{s}{t}$可知要测量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还需要添加秒表;
(3)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要求的相同点有: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故答案为:(1)把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用电流表测通过灯泡的电流;(2)1.65cm;秒表;(3)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和电流表的用途,是一道综合题目,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是答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60W照明电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1A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3m/s
C.一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
D.初中物理实验中使用的一段铜导线的电阻约为1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唐朝的“省油灯”.这种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夹层留一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中加水,灯点燃后,热会由灯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加快油的蒸发,增加粍油量.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这是利水的比热容大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紧急刹车.(选填“突然起动”或“紧急刹车”)汽车停下来以后,还有没有惯性?答: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

(1)比较a、b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比较a、c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比较a、d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4)综上可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大桥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1).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2,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0.45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甲、乙两金属球的质量之比3:5,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5:3,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c:c为(  )
A.3:5B.5:3C.25:9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利用重垂线可以检测墙壁是否竖直,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乙图,不管拔河时哪方胜出,双方通过绳子对对方的拉力都大小相等
C.丙图,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A对B的拉力,B显示的是B对A的拉力
D.丁图,小丑不倒是因重心在绳下方,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力使其回复到平衡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酒精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请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ρ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
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1
③将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称出的烧杯和酒精的质量仍为m;
④用刻度尺测出酒精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2
⑤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frac{{h}_{1}}{{h}_{2}}$•ρ
(2)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ρ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为G;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③将石块浸没在酒精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④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ρ酒精=$\frac{G-{F}_{2}}{G-{F}_{1}}$•ρ
(3)请你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对两位同学的实验做出评估,小红的实验相对于小明的实验而言过程简单、便于操作;误差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