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小明和小强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3 $\frac{m}{v}$/g•cm3
1 铝块1 54 20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实验1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frac{m}{v}$是2.7g/cm3,实验3中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frac{m}{v}$是0.5g/cm3
(2)比较1、2或者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比较2、3或2、4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3)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分析 (1)利用表中数据求$\frac{m}{V}$的值;
(2)由上表可看出1、2同种物质质量不同、体积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2、3可看出物质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不同相同;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

解答 解:
(1)实验1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frac{m}{V}$=$\frac{54g}{20c{m}^{3}}$=2.7g/cm3;实验3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frac{m}{V}$=$\frac{108g}{216c{m}^{3}}$=0.5g/cm3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1、2同为铝块,质量和体积变化,但其比值不变;实验3、4同为松木,质量和体积变化,但其比值也不变.所以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实验2是铝块,实验3是松木,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由此可知: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不同,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物质的密度相同,由此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故答案为:
(1)2.7g/cm3;0.5g/cm3
(2)相同;不同;
(3)无关.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应用控制变量法和实验探究法解决问题,最近几年这种类型的题目,是越来越多.学生是否能根据课本知识点再扩充,能否举一反三,这是关键也是难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物体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
120.110.366.7%
230.11.40.371.4%
340.11.80.374.1%
420.11.50.2
(1)把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乙图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增加物重可使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第1次实验中,拉力F所做的额外功为0.1 J.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不正确;第1次比第4次省力,但两次的机械效率却相同.
【拓展】若不计摩擦和绳重,用第一次实验的装置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起5N的物体,拉力的功率是0.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5.如图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很多路口下面都建造了过路涵洞,过路涵洞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规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C.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蜡 块干松木
体积V/cm3质量m/g体积V/cm3质量m/g
109105
20182010
30273015
40364020
(1)在图中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
(2)分析图表可知,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以上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把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定义为物质的密度,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速度(写一个即可).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从多组数据中寻找普遍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峰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找来一根弹簧以及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她先用弹簧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
钩码总重/N00.51.01.52.02.53.03.54.0
弹簧长度/cm2.53.03.54.04.55.05.55.85.8
弹簧伸长量/cm00.51.01.52.02.53.03.33.3
(1)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3N的情况下,弹簧的伸长量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弹簧这一性质在物理上的应用是弹簧测力计.
(2)小峰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是如图B图(填序号)所示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液体深度
h/mm
压 强 计
左液面
mm
右液面
mm
液面高度
mm
13018621428
26017122958
39015824284
4盐水9015424692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比较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2)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较表中序号为3、4的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2)为了进一步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在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她应控制的量有液体密度和深度,要改变的是压强计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方向.
(4)完成以上探究后小莉用自己改装并调试好的压强计一次便鉴别了水和酒精.如图乙所示,将压强计两金属盒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可断定图乙A(选填“A”或“B”)杯子中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盘山公路是斜面模型,它能省力(选填“省力”、“省距离”或“省功”).在斜面上匀速拉一个重4.5N的物体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N,斜面长1.2m,高0.3m.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为有用功,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η=62.5%;物体所受摩擦力f<1.8N(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