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请你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____,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____

【答案】cm g

【解析】

本题考查物理常识,主要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1]根据生活常识可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是26cm,生活中长度的常用单位一般为mdmcmmm,只有26cm符合实际

[2]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质量常用单位为tkgg,若用50t50kg皆不符合实际,可排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商场的自动扶梯载着陈明同学缓缓地向楼上运动,陈明以 _______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陈明看到商店里的所有商品都在动,是以 _______ 作为参照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吸烟者吞云吐雾时会波及周围人群,这是由于分子_________运动造成的(在公共场合不能吸烟);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丰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是他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的一个错误:
(2)他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13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

50

57

64

71

78

85

91

94

96

97

98

99

99

99


(3)小丰感觉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太长,请你给他提出一个能有效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将点燃的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随后,将点燃的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为了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要向移动光屏(选填“左”或“右”).
(3)保持(2)中各元件位置不变,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A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B,光屏上原本清晰的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果把凸透镜和光屏看作人眼系统,眼球中晶状体、水样液和角膜等相当于凸透镜,人眼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人眼“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感觉看东西模糊,要矫正这种眼睛的视力,应该给配一个(选填“凹”或“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核能是_____(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获取核能目前主要有__________两种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秋想利用一架已调好的天平、烧杯、溢水杯和水测出一块雨花石的密度,请把小秋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⑴用天平测出雨花石的质量m1
⑵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⑶在溢水杯中 , 将雨花石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并同时用烧杯收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⑷设水的密度为ρ,则此雨花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 . (用m1、m2、m3 , ρ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课外物理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密度瓶”和天平来测量某种金属颗粒的密度.“密度瓶”是一个玻璃瓶,配有瓶塞,瓶塞中央有一根细管,在密度瓶中注满水后用瓶塞塞住瓶子时,多余的水经过细管从上部溢出. 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天平称出待测金属颗粒的质量m1,并记录;

(2)在“密度瓶”中注满水,塞好瓶塞,擦干瓶壁,用天平称出“密度瓶”的总质量m2,并记录;

(3)将_______,塞好瓶塞,擦干瓶壁,用天平称出“密度瓶”的总质量m3,并记录;

(4)根据已知量和测量量,推导出计算金属颗粒密度的公式ρ=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公元前300多年前,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认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比轻的落得快!”2000多年来,人们对亚里斯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这位学者的话产生了怀疑,有不少的人讽刺嘲笑伽利略的无知与轻狂,伽利略便下决心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的实验。伽利略登上斜塔,一手拿着一个10磅铁球,一手拿着一个1磅的铁球,喊了一声“请各位注意”两手一松,两球同时落地。实验的结果让原来迷信亚里斯多德的人目瞪口呆!

1)阅读后,你认为最深的一点体会是什么?

2)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去作?

3)两个同学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分别让一只木球和一只羽毛球同时从三楼某处自由下落,结果是木球先落地。谁的平均速度大?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