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这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该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恢复平衡,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读出两边的力臂,获得一组实验数据;
c.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d.算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的数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请将步骤a补充完整;
(2)进行步骤a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
(3)步骤d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F1l1=F2l2
(4)图甲的杠杆已调至水平平衡,在A点挂了两个相同钩码,则应在B点挂4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5)上述实验步骤c的目的是为了D;(只填代码)
A.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数据,寻找普遍规律
(6)图乙所示,把弹簧测力计挂钩固定在C点,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向右上方拉(拉环固定在支架上)比竖直向上拉示数要大(选填“大”或“小”).如果此时在A点下方再挂一个钩码,为了使杠杆仍保持水平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应将悬点D向上(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分析 (1)杠杆平衡调节原则是:右低将平衡螺母左调,左低将平衡螺母右调.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好处有二:一是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二是两边支点到力的悬挂点距离为力臂,便于力臂的测量.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2L2
(4)知道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动力,求出钩码的数量.
(5)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6)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弹簧测力计倾斜,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计算F2的值,并且当F1L1是定值,L2越小,F2越大.

解答 解:
(1)因为杠杆左端高右端低,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3)本实验的结论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4)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
图甲中,由杠杆平衡条件得,2G×4L=nG×2L,
所以n=4(个),所以应在杠杆左边B处挂4个相同的钩码.
(5)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进行多次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故D正确.
(6)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如果此时在A点的钩码下方再挂一个钩码,F1变大,F1L1的乘积变大;
为了再次使杠杆平衡,F2L2的乘积随之变大;
因为弹簧测力计示数F2是定值不变,所以要增大L2的值,应将悬点D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左;水平;(2)力臂;(3)F1l1=F2l2;(4)4;(5)D;(6)大;向上.

点评 本题考查调节平衡螺母的作用、杠杆实验时动力和阻力的实验要求及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当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竖直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力臂在杠杆上,倾斜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以外的位置上,力臂变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在本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3)当测力计由竖直方向(如甲)变为向右倾斜下拉(如乙)并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测力计的拉力F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
(4)关于本次实验,学习小组展开谈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D.
A.如果杠杆在倾斜位置静止,就不会遵守杠杆平衡条件
B.如图甲测力计,手拉弹簧测力计的力测力计的重力等于测力计读数
C.本实验弹簧测力计只能在右侧拉
D.杠杆的平衡条件是阿基米德发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妈妈给小明买了一台平板电脑(iPad),小明发现它可以WIFI无线上网、3G通信、蓝牙三种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小明知道了这三种技术其实都是利用(  )
A.电磁波B.紫外线C.可见光D.超声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进行投篮练习时,篮球脱离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原本向上运动的篮球在重力作用下最终落回地面,重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篮球的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如图1所示,请画出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B点的最小力F及物体所受重力示意图.
(2)一条光线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2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家用插线板上的指示灯在开关闭合时会发光,插座也能正常通电;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座也能正常通电.根据上述现象,在图3中画出插线板中开关、指示灯、插座和电源线的连接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如图1,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画出它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2所示在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类型的光学元件.
(3)请在图3中标出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并画出图中放置的小磁针北极在螺线管通电时的受力方向(黑色部分表示小磁针的N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ABD
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
(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将会在光屏上看到C.
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画出人对杠杆作用力F的力臂L和物体A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工人在15秒内,用一个动滑轮将重300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3米高的楼顶,如果所用的拉力为200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拉力的功率为8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