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在做了“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强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钢球A、B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B球始终相对于A球静止,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小丽肯定了小强的实验方案后,对实验又提出了两个建议:
建议一:因为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很短,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钢球的运动情况,不改变钢球在斜面上的位置,不改变球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了延长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θ;
建议二:为确保钢球滚下时不偏离斜面,可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如图乙所示).图中两个小凹槽的间距L应较近(选填“较近”或“较远”),原因是:便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位置.

分析 当两球的速度相等时,两球相对静止;
斜面倾角越小,小球的运动时间越长,越便于观察;
为了便于观察比较,实验时两槽距离应近些.

解答 解: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B球相对于A球静止,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建议一:因为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很短,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钢球的运动情况,不改变钢球在斜面上的位置,不改变球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了延长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θ;
建议二:为确保钢球滚下时不偏离斜面,可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如图乙所示).从有利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运动情况的角度考虑,图中两个小凹槽的间距L应适当减小.
故答案为:静止;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θ;较近;便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位置.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原理、实验改进方案,如果做过该实验,答题将会容易些,如果没有做过该实验,凭空答题,难度将很大;平时要加强实验教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图中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小丽同学用脚将质量为10g的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则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这个力的大小是0.1N,方向是竖直向下,施力物体是地球.(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和实验探究滑轮组工作特点实验,一个滑轮组重力是1N,一个钩码重力是2N,不计摩擦,则甲图弹簧称示数为8N,乙图弹簧称示数为3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探究物体的动能根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明同学先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是否有关”,所用的器材有:一个用长木板搭成的斜面;三个质量不同的实心铜球;一个木块.各器材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

(1)每次实验时,都要将铜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实验中是通过铜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间接反映铜球(选填“铜球”或“木块”)的动能大小的.
(2)某同学对小明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不用木块,在木块的位置上固定一个面积较大的挡板,在挡板前面贴上足够厚的长方体橡皮泥,如图乙所示,每次实验后都要换上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此实验中研究对象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橡皮泥的形变程度来间接反映的.此外,还需要对小明的方案进行怎样相应的调整?可以选择3个体积形状完全相同,质量不同的其他金属球做实验.(如果需要,可增加其他器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电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物理量
B.一定时间内,实际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多
C.消耗电能快的用电器功率不一定大
D.电流做功快的用电器,消耗电能就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对于光现象,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
B.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C.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
D.汽车观后镜是利用凸透镜会聚光线的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蓝色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ρ),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甲
实验序号瓶和沙总质量(千克)深度h(米)
10.20.09
20.40.18
30.60.27
表二 液体乙
实验序号瓶和沙总质量(千克)深度h(米)
40.20.07
50.40.14
60.60.21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瓶和沙的总质量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ρ(填“<”或“>”或“=”).
(3)实验序号1的这次实验,圆柱形瓶子所受的浮力为2N(g取10N/kg),若圆柱形瓶子的底部面积为0.002m2,则甲液体的密度为1.1×103kg/m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