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有密度分别为ρ1、ρ2的甲乙两种液体,现将它们等体积地混合成液体.请证明混合后的液体密度为ρ=$\frac{{ρ}_{1}+{ρ}_{2}}{2}$(假设混合后体积不变).

分析 混合液体的体积等于两液体的体积之和,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表示出两液体的质量,两者之和即为混合液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得出混合后液体的密度.

解答 证明:设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均为V,则混合液体的体积V=2V,
由ρ=$\frac{m}{V}$可得,两液体的质量分别为:
m1V,m2V,
所以,混合液体的质量:
m=m+m=(ρ12)V,
则混合后的液体密度:
ρ=$\frac{{m}_{混}}{{V}_{混}}$=$\frac{({ρ}_{1}+{ρ}_{2})V}{2V}$=$\frac{{ρ}_{1}+{ρ}_{2}}{2}$,
即ρ=$\frac{{ρ}_{1}+{ρ}_{2}}{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混合密度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混合物的密度等于混合物的总质量和总体积的比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根据如图所示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在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选填“闭合”或“断开”);闭合开关,要想小灯泡的亮度增加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
(3)仅用如图电路可直接测量小灯泡的电流、电压这两个物理量,还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1年取得重大的突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一个铜球质量是89g,体积是30cm3,(ρ=8.9g/cm3),求:
(1)判断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球的总质量;(ρ=1g/cm3
(3)将其空心部分铸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为105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重为40N的物体被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40N,当F增大为2F时,摩擦力为40N;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盘中共有50g砝码1个、20g砝码2个,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木块的质量为93.2g;如果把该实验移到月球上进行,那么,木块的质量将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根据图1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在图2的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把如图2所示电路设计成类似教室里日光灯电路,两盏灯并联且都由同一开关控制.
(3)请在图3中根据标出的电流方向,从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元件符号中选出两个,并分别填入电路的空缺处.填入后要求:①闭合开关,小灯泡L1和L2都能发光;②小灯泡L1和L2并联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厨房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食用油B.石墨C.瓷碗D.玻璃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看到的物体(选填 看到的物体的前方、看到的物体的下方、看到的物体的上方或看到的物体),看到的物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在10cm处.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

(1)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倒立.如果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这就是远(选填“近”或“远”)视眼.
(3)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4)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5)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B(填选项前的代号).
A.0~10cm                       B.10cm~极远处
C.10cm~25cm                    D.0~2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