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如下:电压为3V的电源,标有“20Ω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导线.
(1)小明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电压表断路(写出一种).
(2)排除故障后,断开开关S,小明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马上闭合开关S,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将滑片P从原位置向B端(选填“A”或“B”)移动.但老师指出此操作有缺漏,你认为应补充的操作是:闭合开关前先将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处.
(3)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实验次数定值电阻/Ω电流表示数/A
150.4
2100.2
3200.1
(4)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起到了保护电路元件安全和控制R两端的电压不变的作用.
(5)当小明改用5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的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肯能是C
A.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大     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
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

分析 (1)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2)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规律可知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后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判断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进一步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3)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5)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电阻的阻值最大时,所需的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计算出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得出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根据另一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求出电阻的阻值,便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闭合开关S,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断路或与电压表并联的R短路;
(2)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后,由于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因此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要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需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由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需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故将滑片向B端移动;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后,电压表示数变大,因此电压表可能被烧坏,更换电阻后,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大阻值处,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原来电压值;
(3)由表格中数据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定值U=IR=0.4A×5Ω=0.2A×10Ω=0.1A×20Ω=2V,可得: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其主要作用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2V不变.
(5)改用50Ω的电阻时,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3V-2V=1V,
$\frac{{U}_{滑}}{{R}_{滑}}$=$\frac{U}{R}$,即$\frac{1V}{{R}_{滑}}$=$\frac{2V}{50Ω}$
所以R=25Ω
分析知,可能是小明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故选C.
故答案为:(1)电压表断路;(2)B;闭合开关前先将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处;(3)反;(4)控制R两端的电压不变;(5)C.

点评 本题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及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我们班级的大屏幕多采用白色并且粗糙的材料制作成的,为什么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偏向(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会改变(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 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C.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3))同班的小明同学,改用发光二极管光源“F”来做实验,实验时将光源放在25cm处,其大小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C

(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一个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有的小组在光屏上的像不是最清晰时测量的.
(6)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液体种类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证透镜的凸起程度不变,具体原因是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
 (2)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滑块、斜面、刻度尺和停表.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40.0cm;tBC=1s; vAB=0.2m/s; vBC=0.5 m/s.
(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是在做加速运动.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科学实验课上,小冬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关于该电路图的连接及功能,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电路原件都正常)(  )
A.此电路连接错误,改正后能够探究流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能够探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导体电流的关系
C.若将R换成小灯泡,能够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D.若将R换成小灯泡,能够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平均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6.如图所示,有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请画出折射光线OB所对应法线NN′和入射光线AO的大致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几条”载重线“,俗称”吃水线“.轮船满载时,水面不能超过规定的”载重线“.船锚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
(1)如图所示,为一搜远洋轮船及载重线的示意图,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的载重线,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的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时,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该远洋轮船自重为3.92×102N,空载漂浮在水面上,求该远洋轮船受到的浮力.
(3)该远洋轮船满载货物时吃水深度是3.2m,已知轮船浸入水中部分的平均横截面积是5000m2,求该船最多可载多重货物.(计算时海水的密度取1×103kg/m3
(4)当锚放在船舱里,船静止在水中时,在水平面处画上标记线,记作l1;用绳子拴住船锚,将船锚悬挂在船下方的水中且完全浸没,在水平面处画上标记线l2,此时标记线的位置将升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把绳子放得更长些,直至线松了,锚沉在水底,在水平面处画上标记线l3,利用这些吃水线,计算船锚的密度ρ.(海水的密度用ρ0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