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课间,很多同学在操场上锻炼身体.下列运动项目主要利用惯性的是(  )
A.做操B.跑步C.掷沙包D.引体向上

分析 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在体育运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解决该题,关键是抓住“利用”两字,根据经验分析得出.

解答 解:ABD、做操、跑步、引体向上等,主要是利用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等,不是主要利用惯性来完全的,故ABD不合题意;
C、掷沙包时,人将沙包掷出,沙包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因此主要是利用惯性来完成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限定词为“利用”,是有用的惯性,而不是有害的惯性,要与赛跑类项目到达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进行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身影”是虚(实/虚)像,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靠近(远离/靠近)幕墙,大小不变(逐渐变大/不变/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1、S2,下列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电表中A1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相同
B.电流表A1测L1的电流
C.当开关S2断开时,通过L1的电流变小
D.当开关S2断开时,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思思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如图2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关于图象分析正确的是(  )
A.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受摩擦力为0N
B.t=3s时,运动中的物体受到大小为6N的滑动摩擦力作用
C.t=5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到的摩擦力为4N
D.物体在0~6s内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中两个电阻串联只是为了保证流过两个电阻电流相等
B.甲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容器内空气吸收的热量更多
C.乙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D.乙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两边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几种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地震和火山喷发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在8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A、B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则B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选填“左”或“右”),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彬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
(2)小彬将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1短路(写出一种);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36A.
(3)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闭合开关,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选填“A”或“B”)移动,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
(4)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20Ω定值电阻,重复步骤(3).
实验次数定值电阻(Ω)电流表示数(A)
15
2100.18
3200.09
(5)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