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放大镜B.近视镜C.投影仪D.照相机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解答 解:由图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实像.物距为24cm,像距为17cm,物距大于像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所以A不符合题意.
B、近视镜是凹透镜,所以B不符合题意.
C、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将A、B两纸片的上端提起,让纸片自由下垂,当向纸片中间用力吹气时,会发生的现象是(  )
A.A纸片不动,B纸片向外飘开B.B纸片不动,A纸片向外飘开
C.两纸片会向两边分开D.两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重750N的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距离高度约3.9万米的氦气球携带的太空舱上跳下,并成功着陆(如图),创造了人类搭乘气球抵达的最高高度和人类自由落体最高时速(1173千米/时)两项世界纪录.
(1)若以鲍姆加特纳下落时的最高时速前进,则经过200米所需的时间为0.6秒(保留一位小数).
(2)运动员在200米下落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为1.5×105焦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电阻触摸屏在笔记本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上已普遍使用,当手指在触摸屏表面施以一定的压力时,触摸屏通过分别识别触摸点的水平与竖直位置,从而确定触摸的位置.以竖直方向为例,触摸屏相当于一根电阻丝,触摸时,触摸点P将电阻丝分为上下两部分,设上部分电阻为R1,下部分电阻为R2,结构可等效为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触摸点在竖直方向移动时,若测得R2的电功率增大,则可知R1阻值、触摸点P到屏上边缘的距离的变化情况是(  )
A.减小、减小B.增大、减小C.减小、增大D.增大、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关于插头和插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大功率用电器都使用两脚插头和两孔式插座
B.用三孔式插座时,它的接地线孔通过三角插头与用电器的外壳相连
C.使用三脚插头可以防止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意外带电引起人体触电
D.使用三角插头的电冰箱,若没有通过接地孔接地,该冰箱的压缩机(电动机)一定不能正常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下面两个例子都运用了下面哪种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
 
A.类比B.转换C.模型D.控制变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所示的电阻网络中,AC、CB、BD、DA四边形的电阻为r,其余各边的电阻都相等,但阻值未知,测得AB两点之间的总电阻为R.当在C、D两点之间连接一段阻值为R的电阻时,AB两点之间的总电阻R′=R;若将AC、CB、BD、DA四根电阻丝皆换成阻值为2r的电阻,则AB两点之间的总电阻R〞=$\frac{2rR}{2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2013年2月15 日,一颗体积约2000米3,质量约7×106千克的陨石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爆炸,爆炸引发的“陨石雨”四处散落,地面附近有许多黑色固体小碎片,用小碎片在玻璃上刻划会有较明显的划痕.无独有偶,2013年2月16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与地球“擦肩而过”,引发天文爱好者的无限遐想.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掉落地面的陨石的物理性质有陨石硬度比玻璃高.
(2)爆炸引发的“陨石雨”四处散落,速度极快,破坏力很强.小吴认为爆炸后的小陨石由于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故作匀速直线运动.你对小吴说法的评价是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小张同学家的保险丝熔断了,其原因可能是(  )
A.开关接触不良B.开关中的两个接头短路了
C.插头的两线头相碰D.电灯用久了灯丝被烧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