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如图1所示,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请画出图2中拉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3)组装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使绳自由端拉力F最小.

分析 (1)作物体的重力示意图时,应先分析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用画图法画出力的三要素;
(2)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据此画出力臂;
(3)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向上绕到定滑轮上,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偶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向下,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奇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解答 解:(1)重力作用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如图1所示;
(2)反向延长力F的作用线,过支点O向力F的作用线做垂线段,即为其力臂L,如图2所示;
(3)对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根据题意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是绳子股数最多,即三股绕线的方法,如图3所示.

点评 (1)力的示意图是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表示出来,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3)主要考查滑轮组承担物重绳子股数,滑轮组的绕线方法不同,达到省力程度不同,拉力的方向也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1)图甲中,钉子的长度为1.86cm,图乙中正确使用天平所称物体的质量为53g

(2)如图中的丙、丁是反映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规律的两个图象,其中丙是反映水沸腾规律的图象,由图丁的AB段能反映出的规律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
B.踢出去的足球慢慢停下来,是由于不受力的作用
C.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高速公路上对汽车有最大限速,原因是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就越高B.功率大的机械比功率小的做功快
C.做功时间越长,机械的功率越大D.效率高的机械比效率低的做功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高铁站台离边缘1m处有一条黄色的安全警示线,旅客应站在安全警示线以外候车.其原因是列车急速驶入车站时,列车旁边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小,若旅客距列车太近,容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物块重为20N放在竖直墙壁和水平交角处,并受到水平向右的F1和竖直向上的F2的作用,F1和F2都是10N,则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是10N,压强是1000Pa,物块对竖直墙壁的压力是10N,压强是100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瓶口起子
B.
    镊子
C.
    羊角锤
D.
  动滑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王同学在学习摩擦力时,通过观察,提出了猜想: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间压力有关.他利用图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如下:
A.把金属盒放在质量不计的白纸上,在匀速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B.将氢气球系在金属盒上,重复步骤A的实验
C.往金属盒注入适量的沙子,使台式测力计的示数为 4.0N,重复步骤B的实验
D.再往金属盒注入适量的沙子,使台式测力计的示数为5.0N,重复步骤C的实验
序号台式测力计示数F/N弹簧测力计示数f/N
A4.02.0
B3.01.5
C4.02.0
D5.02.5
(1)实验是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实验步骤B使用氢气球是为了改变压力大小.
(3)根据实验步骤A、B的数据说明金属盒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间压力成正比.
(5)这种方式与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金属盒测量摩擦力相比,优点是ACD
A.不需要匀速拉动                  B.需要匀速拉动
C.测力计示数稳定                  D.实验更容易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明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实验前,小明用手指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发现U型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装置存在漏气的问题.小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小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3)小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越大.
(4)小明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