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把一个锤头松套在木柄上端,锤头能够轻易地取下.然后握住木柄,把木柄下端对准地面迅速撞击几下,就很难把锤头取下来了,为什么?

分析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解答 答:锤头和锤柄原来一起运动,锤柄因撞击而停止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惯性的利用,会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当声波的频率在2-10Hz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这是因为此时“亚声”的频率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极为相似,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D.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也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 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超声;  ②音调.
(2)短文C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5Hz左右.
(3)超声波可以测距,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300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两只“6V 3W”的灯泡连接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亮度相同,关于它们连接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串联B.一定并联
C.可能串联,可能并联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总结九年级一学年所做的物理探究实验会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被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转换法.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甲)中是通过观察物块被推行距离大小,间接地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的实验(如图乙)中是通过观察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多少,间接比较两个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如:图甲的实验中,使用同一个球就是为了控制质量不变,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图乙中将两个电阻串联起来,就是为了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变,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3)有些实验装置经过适当的改进还可以进行其它的探究实验.
如:图甲装置中增加一个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我们还可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图乙中如果再增加一个滑动变阻器,我们就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可以在乙图两个烧瓶中分别换上质量(体积/质量)和初温相等的水和煤油,同时还应该换上阻值相等(相等/不等)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2闭合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
C.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小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是银川奇石馆珍藏的一枚“黄河石”.请你利用以下器材测量这枚“黄河石”的密度.器材和材料: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口径足够大)、水.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所需测的量:用细线拴好“黄河石”,挂着弹簧测力计测出固体的重力G,即可求出其质量m=$\frac{G}{g}$.
(2)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示数F.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推出“黄河石”的体积V=V=$\frac{G-G′}{{ρ}_{水}g}$.并写出推导过程.
(3)推导被测“黄河石”密度表达式:ρ=$\frac{G}{G-G′}×{ρ}_{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同学们在观看800m比赛时发现:同学甲开始阶段的速度很快,后面阶段的跑步速度逐渐减慢;同学乙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速度;同学丙在开始和冲刺阶段时的速度很快,中间阶段速度较慢.一同观看比赛的物理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三位同学在800m比赛中所做的运动属于变速曲线 (“匀速直线”或“变速曲线”)运动.
(2)如果上面三位同学的比赛情况如表所示:
路程(m)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甲的时间(s)015356090125165210260
乙的时间(s)020406080100120140160
丙的时间(s)015356095130165200225
则:乙 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大.如图A、B、C、D四个图象中能表示甲同学的运动情况的是C,能表示乙同学的运动情况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小红用一酒精灯对质量为100g的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接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BC段是熔化过程,仔细观察“AB”、“CD”段,你会发现“AB”段温度升高较快,它说明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已知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在对冰加热的前2min内冰吸热8.4×103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人类遇到紧急情况时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的时间需要0.6s,某司机驾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车辆抛锚,遂采取紧急刹车.从行车记录仪上看到汽车制动后继续向前滑行1.8s,测得地上刹车痕迹长达15米.
(1)试计算司机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2)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达到30m/s,刹车距离是在离普通公路上的2倍.为了避免追尾事故,两辆汽车必须保持多远的安全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