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图甲所示.

(1)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左端(选填“左”或“右”);
(2)小芳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电阻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2.5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0.5 A,则R的电阻为5Ω;
(4)换上10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应将滑片P向左(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阻两端电压为2.5 V.

分析 (1)为了保护电路,开关闭合前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
(2)掌握断路和短路的区别:断路时电路中无电流,用电器不工作,断开处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短路时被短路的用电器不工作,两端无电压,但电路中会有电流.
(3)在进行电流表的读数时,首先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公式R=$\frac{U}{I}$计算出R的阻值;
(4)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判断出电压表的变化,从而判断出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及滑片的移动方向.

解答 解:(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即最左端;
(2)因为电流表无示数,所以电路发生了断路,又电压表有示数,所以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发生了断路.
(3)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由I=$\frac{U}{R}$可得,定值电阻R=$\frac{U}{I}$=$\frac{2.5V}{0.5A}$=5Ω.
(4)电阻换成10Ω后,根据串联分压的知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变大,为了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则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此时应将滑片P向A端移动,使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一些,那么,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会变小,直到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2.5V为止.
故答案为:(1)左;(2)电阻断路;(3)0.5;5;(4)变大;左;2.5.

点评 此题是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在实验中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涉及到实验的注意事项、电流表的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及电路故障的判断等,考查得比较全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0℃;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过程用了10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王锐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请根据电路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2)王锐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电阻断路(或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零、或滑动变阻器短路).(写出一个)
(3)王锐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所示.
U(V)0.51.01.61.92.53.0
I(A)0.10.20.30.40.50.6
(4)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电阻R的U-I关系图象;
(5)王锐在实验中所用电阻R的阻值为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他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10Ω、15Ω,电源由两节新的干电池组成,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5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在阻值最大的位置.
(2)李明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先后在m、n间换上5Ω、10Ω和15Ω的电阻,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他这样操作是否错误,原因是错误,因为这样不能保证5Ω、10Ω和15Ω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相等.
(3)正确操作应是每次更换电阻、闭合开关后,首先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然后再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4)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A30Ω”字样,定值电阻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实验中,小明同学多次改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然后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应向左(“右”或“左”)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实验中,当小明将25Ω的电阻接入电路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回到原来的电压值,这是因为B.(填选项序号)
A、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过大             
B、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过小
C、实验中设定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过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5Ω、10Ω、15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1所示.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3A.根据表1数据可得到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1
实验次数123
电压U/V1.01.52.0
电流I/A0.20.4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次数123
电阻R/Ω51015
电流I/A0.60.30.24
①由于操怍不当,导致一组数据存在错误,请判断第3次实验的数据存在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就读数了,正确的数据应该是0.2A.
②纠正错误以后,该小组用30Ω的电阻替换15Ω的电阻进行了第4次实验,发现实验无法进行下去,为完成第4次实验,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正确的是C
A.将电压表的量程换为0~15V
B.换成电压为12V的电源
C.更换最大阻值大于或等于30Ω的滑动变阻器
D.可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调为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所使用的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源电压为9V.

(1)图甲中已有部分电路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同学们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发现小灯泡L发光暗淡,观察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且示数较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
(3)重新正确连接电路后,同学们进行测量,实验中将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记录表中.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想知道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却发现没有测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能否利用表中数据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有同学认为可利用表中某组数据求出电阻R,再利用P=$\frac{{U}_{额}^{2}}{R}$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判断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不可行;灯泡灯丝的电阻受温度影响.
实验次数1234
电压U/V1.02.03.04.0
电流I/A0.100.170.230.25
(4)有同学将表中数据转换为图乙的U-I曲线,由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小组同学用图甲的电路图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他们所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10Ω、20Ω,电源电压为3V不变.

(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所连接的不完整实验电路,请你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哪一种:D(只填选项)
A.定值电阻断路B.电压表断路C.电流表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小华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电压表如图乙所示.后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V. 若要完成整个实验,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10Ω.
(4)上述探究结束后,该组同学选择原来的电源和两只灯泡L1“2.5V 0.3A”和L2“3.8V 0.3A”,设计的电路如图丙所示,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①此实验设计是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通过灯泡亮度判断来电功率的大小.
②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认为,利用图丙电路只要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观察灯L1或L2亮度的变化,即可得出结论.请说出小明同学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出你的理由.不合理,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流观察灯L1或L2亮度的变化时,电压与电流同时在改变,未控制电压一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归纳式探究-研究金属的受拉伸长量:
桥梁建筑工程中所用的金属材料(如钢筋钢梁等)在外力作用下会伸长,其伸长量△l不仅和拉力F的大小有关,还与金属材料的长度l,直径D和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关,小明将利用不同规格的黄铜丝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F/ND/ml/m△l/m
10.11×10-311.2×10-6
20.11×10-30.50.6×10-6
30.21×10-312.4×10-6
424×10-30.30.45×10-6
(1)△l=k$\frac{LF}{{D}^{2}}$,其中k=1.2×10-11m2/N(填上数值和单位).在寻求黄铜丝的伸长量与各个因素的具体比例关系时,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在其它情况相同时,金属受拉伸长量与金属材料的长度的关系可用图象如图2中的图线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