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在图中,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

(1)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大,那么这一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增大拉力后,木块被拉动了,而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他认为这时的摩擦力大小为2N,老师指出了他操作中的错误是没有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3)改正错误后,小明顺利地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图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小明又添一块玻璃板,斜面及小车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丁,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下表.
实验序号“路面”材料小车运动的路程(cm)
1玻璃110
2木板70
3毛巾40
三次实验中,小车在玻璃表面上停止的最慢,为了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实验顺序应调整为3、2、1(填实验序号).
(5)为了“探究小车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选取同一个路面,并将小木块放在A处,小木块的作用是根据小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处由静止滑下,是为了探究小车动能大小和运动速度的关系.

分析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属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力平衡;
(2)在测滑动摩擦力时,应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掌握控制变量法,比较甲、丙两次实控制的量和改变的量,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停下来的越慢;
(5)将小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处由静止滑下,改变的是小车的运动速度.

解答 解:(1)虽然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是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大小相等;由于拉力在增大,所以摩擦力也在增大;
(2)木块未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拉力与摩擦力不相等;
(3)甲、丙两次实验,压力大小相等,丙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大于甲的接触面粗糙程度,拉力大于甲的拉力,说明丙的摩擦力大于甲的摩擦力,可得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路面”材料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停下来的越慢;
为了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路面”材料应该越来越光滑,所以实验顺序应调整为3、2、1;
(5)实验中将采用的是转换法,用小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
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处由静止滑下,改变的是小车的运动速度,是为了探究小车动能大小和运动速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变大;(2)没有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3)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玻璃;3、2、1;(5)根据小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小车动能大小和运动速度的关系.

点评 此题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注意控制变量法和二力平衡条件在题目中的应用,其中(1)只要木块静止,摩擦力就等于拉力,此处很容易出错,平时在学习中应注意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0℃的冰没有内能
C.燃料的热值和燃料的质量没关系D.水结冰时要吸收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为5Ω,当它两端的电压为20V时,它消耗的电功率为8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声和电磁波都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B.化石能源和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C.太阳是能源之母,但水能和风能与太阳无关
D.太阳能和核能都属于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A、B是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电阻线,且A细B粗,则电阻较小的是B.若将A、B串联后接入电路,则A两端的电压较大.(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如图1所示的斜面装置中,用平行于斜面的力将重为1N的小车沿着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所用时间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运动的时间为34sB.小车运动的速度为0.15m/s
C.拉力的功率是0.15WD.斜面的机械效率达到了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的各图象中能正确描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水的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B.
水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
水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
D.
水的重力与质量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聪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冰的熔点是0℃;
(2)在0-1min比4-5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选填“大”或“小”);
(3)在BC过程中,物质的内能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热;
(4)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05kg,从20℃加热到60℃需要吸收热量8.4×103J,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5)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实验中的女生长发上扬,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
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
C.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D.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