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1所示:

(1)当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2)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C.(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3)实验中可以看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运动的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小车所受摩擦力减小的原因是接触面粗糙程度变小
(4)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2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乙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甲图.

分析 (1)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答题.
(2)小车在水平方向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在竖直方向不运动,运动状态不改变,所以在竖直方向受平衡力.
(3)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物体间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不考虑空气阻力时,炸弹在水平方向和飞机具有相同的速度,考虑空气阻力时,炸弹没有飞机运动得快.

解答 解:
(1)当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过程中,高度减小,速度增大,还要克服斜面的摩擦做功,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动能和内能.
(2)当小车在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
A、小车具有惯性,而不存在所谓的惯性力,故A错误;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3)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接触面变的光滑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小车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
(4)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在水平方向上,炸弹与飞机的速度相等,它们相对静止,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乙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在水平方向上,炸弹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作用,速度小于飞机速度,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甲图.
故答案为:(1)内;(2)C;(3)接触面粗糙程度变小;(4)①乙;②甲.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判断能量的转化、平衡力的判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力的作用等问题;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你同一物体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单位换算:
54km/h=15m/s      
5m/s=18km/h.
3.6m=36dm        
200cm=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能传声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真空中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声
D.声音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稍快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1)如图甲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如图乙所示,重为4N的均匀球体保持静止,画出该所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观察三幅图,它们反映了哪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点)

(1):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光线以某一入射角α射向平面镜,现将入射光线不动,使镜面旋转β角,则反射光线偏转过的角度为(  )
A.αB.C.β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舞台上常放出白色的“雾”,这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吸热后升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放进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我国北方的冬天会迎来一场场大的雨雪.冰雪结伴而来,但人们前行的脚步并未因此“冻”住.如图是当时新闻报导中的一些画面:

第一图:积雪的道路上出现了深浅不同的车辙;
第二图:志愿者们消除路面积雪后在光溜溜的路面上铺上防滑草垫;
第三图:抢险人员在消除老平房屋面上的积雪;
请你从图中所示的画面中选择两个场景,并从物理学的角度予以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