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一座公路桥头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t表示吨).
(1)它警示的内容是什么?
(2)现有一辆自重为4.9×103N的卡车,装了5m3的砂石,已知砂石的密度为2g/cm3,这辆卡车是否允许通过此桥?

分析 (1)由标志牌可知该桥的最大承受能力;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砂石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卡车自身的质量,然后比较卡车的总质量和桥限载的质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1)由标志牌可知该桥的最大承受能力为10t;
(2)根据ρ=$\frac{m}{V}$可得,砂石的质量:
m=ρV=2.0×103kg/m3×5m3=1×104kg=10t,
卡车的质量:
m′=$\frac{G}{g}$=$\frac{4.9×1{0}^{3}N}{9.8N/kg}$=500kg=0.5t;
砂石与卡车的总质量:
m=m+m′=10t+0.5t=10.5t,
因为10.5t>10t,
所以这辆卡车不能从该桥上通过.
答:(1)它警示的内容是:该桥的最大承受能力为10t;
(2)这辆卡车不允许通过此桥.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由标志牌得出该桥的最大承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7.如图所示,A沿斜面向下运动,画出A所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分别于2011年11月3日、2012年6月18日和2013年6月13日成功实现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目前已超出设计寿命,处于超期服役阶段,将来“寿终正寝”时,在指令控制下落向地球,在大气层烧尽或落向海洋,则“天宫一号”(  )
A.在发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在运行期间,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C.在对接过程中相对于飞船是运动的
D.对接成功后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N)比值( G/m/N•kg-1
物体10.10.989.8
物体20.21.969.8
物体30.32.94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天平;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你判断的依据是物体的重力和它的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或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
(3)该小组的同学在继续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是否有关”的探究实验.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各自的重力大小,发现这几个不同形状的橡皮泥的重力大小不同,于是得出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的结论正确吗?请你对此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先做出判断再做出评价.答:不正确(正确/不正确),评价:因为实验方法有错误,在实验中没有保证橡皮泥的质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若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则应选用的接线柱是(  )
A.AC或ADB.BC或ADC.AC或BDD.AD或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实验中要观察虚像,眼睛应在光屏(选填“光屏”或“蜡烛”)这一侧,逆着(选填“顺着”或“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
(4)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随后他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0cm的位置,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像.小明由此得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时,凸透镜不能成像”的结论.你认为通过这一过程得到的结论是否可信?否(选填“是”或“否”),理由是:仅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存在偶然性.
(6)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固定,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呈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其原因是蜡烛处在焦点位置.
(7)如乙图所示,小明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一个清晰的像,其原因是光具座太短.
(8)随着实验的进行,由于蜡烛燃烧后变短,小明发现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侧,为了使烛焰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中央,他可以将凸透镜适当往下(选填“上”或“下”)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或者将蜡烛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