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0保持不变,初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短路(只有一段短路),合上开关后滑片P向左滑过过程中,电压表读数U与滑动距离x、电流表读数I与滑动距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

(1)根据图象可知:短路点位置在x等于4cm处开始,共有3cm发生短路;
(2)电源电压U0和电阻R2的阻值分别多大?
(3)当X为多少cm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短路时,滑片在短路长度内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根据图乙确定短路点的位置和发生短路的长度;
(2)根据图乙读出x=7cm和x=11cm时两电表的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2的阻值和电源的电压;
(3)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表示出R2的电功率,然后根据公式变形得出答案.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x=7cm和x=11cm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进一步求出滑片每滑过1cm变阻器阻值的变化.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短路时,滑片在短路长度内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由图乙可知,短路点位置在x=4cm处开始,x=7cm处结束,共有3cm发生短路;
(2)由图乙可知,当x=7cm时,电压表的示数U1=2.4V,电流表的示数I1=0.15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由I=$\frac{U}{R}$可得,电源的电压:
U0=U1+I1R2=2.4V+0.15A×R2
当x=11cm时,电压表的示数U1′=2V,电流表的示数I2=0.25A,
则电源的电压:
U0=U1′+I2R2=2V+0.25A×R2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2.4V+0.15A×R2=2V+0.25A×R2
解得:R2=4Ω,
电源的电压U0=U1+I1R2=2.4V+0.15A×4Ω=3V;
(3)电路中的电流:I=$\frac{U}{{R}_{1}+{R}_{2}}$,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
P1=I2R1=($\frac{U}{{R}_{1}+{R}_{2}}$)2R1=$\frac{{U}^{2}}{\frac{({R}_{1}+{R}_{2})^{2}}{{R}_{1}}}$=$\frac{{U}^{2}}{\frac{{R}_{1}^{2}+2{R}_{1}{R}_{2}+{{R}_{2}}^{2}}{{R}_{1}}}$=$\frac{{U}^{2}}{\frac{{R}_{1}^{2}-2{R}_{1}{R}_{2}+{{R}_{2}}^{2}+4{R}_{1}{R}_{2}}{{R}_{1}}}$=$\frac{U}{\frac{({R}_{1}-{R}_{2})^{2}}{{R}_{1}}+4{R}_{2}}$,
所以,当R1=R2=4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由于当x=7cm和x=11cm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R7=$\frac{{U}_{1}}{{I}_{1}}$=$\frac{2.4V}{0.15A}$=16Ω,R11=$\frac{{U}_{1}′}{{I}_{2}}$=$\frac{2V}{0.25A}$=8Ω,
所以,△R1=R7-R11=16Ω-8Ω=8Ω,
R1的长度变化了△x=11cm-7cm=4cm,
该滑动变阻器滑片每滑过1cm,其阻值变化$\frac{8Ω}{4}$=2Ω;
所以,根据x=11cm时R11=8Ω,可知R1=4Ω时需要再向左移动2cm,即当X为11cm+2cm=13cm,
则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最大值是:
P1大=$\frac{{U}^{2}}{4{R}_{2}}$=$\frac{(3V)^{2}}{4×4Ω}$=0.5625W.
答:(1)4;3;
(2)电源电压U0为3V,电阻R2的阻值为4Ω;
(3)当X为13cm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最大,最大值是0.5625W.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运用,关键是会分析图象得出滑片处于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明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BCDEF
弹簧测力计示数/N2.62.52.42.42.4
(2)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得出结论: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且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小明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
(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B.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
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丙(选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A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B、NB.
(1)图中∠NOB(用字母表示)是反射角,若将入射光线AO顺时针转动,则反射光线OB会逆时针(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2)若将纸板F沿ON向后折,此时在平面NOF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和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
(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光路可逆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有一长,宽,厚分别为10cm、5cm和2cm的铝块.它的密度是2.7×103kg/m3把铝块放在面积是1m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铝块对桌面的压强.(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校八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节课后,小组反复讨论,改进了老师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是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F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E是可升降平台,G为铁架台.
(1)实验时同学们逐渐调节水平铁棒高度,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 =△FB(填“>”“<”或“=”).
(2)通过分析,你认为改进后的装置优点是什么:(请写出一条)使用可调节的平台,可以形象观察到物体溢出液体体积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1)分析图甲、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丙、丁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3)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4N,圆柱体的体积是4×10-4m3.(g取10N/kg)
(4)用图示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7.5米=7.5米×100米=750厘米
B.110毫米=110毫米×1000=110000微米
C.360千米=360×1000=360000米
D.24米=24×1000毫米24000毫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有许多,在设计实验来检验时,先考察其中的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