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平板玻璃(选填“平面镜”、“平板玻璃”),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4)图乙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 (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所以要用刻度尺来测量;
(2)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3)在实验中,玻璃板应与纸面垂直,这样才能在一个水平面内找到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
(4)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

解答 解:(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所以除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4)分析图2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故答案为:(1)刻度尺;(2)平板玻璃;像的位置;(3)平面镜;反射;(3)相等;垂直;对称.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实验的探究过程,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四组电阻,分别并联后其等效电阻最小的是(  )
A.R1=122Ω  R2=780ΩB.R1=67Ω   R2=860Ω
C.R1=1Ω   R2=4kΩD.R1=2Ω    R2=589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单位换算:①1.3×10-3A=1.3mA       ②1100Ω=1.1×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电路中,要使L1、L2串联,应闭合开关S2;要使L1、L2并联,应闭合开关S1、S3;若同时闭合三个开关,电路将发生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用4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记录如下表:
烧杯号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
130020306.3
215020303.2
3煤油30020303.1
4煤油30020251.6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反映出来的.
(2)比较烧杯1和2,结论是:在物质种类和升高温度都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有关.
(3)比较1、3两烧杯,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都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有关.
(4)比较烧杯3和4,结论是:在物质种类和质量都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气泡水平仪,当水平仪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平仪内的气泡相对水平仪将向左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质量是750g,改装密度是0.8×103kg/m3的煤油,装满煤油后的总质量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体温计选用水银作为测温液体的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比较明显;如图所示是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是利用了温度计中的水银是导体,作为电路导电的一部分,在达到一定温度后使电路接通,从而达到报警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